-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电影中的历史和现实
[摘要] 2008年的《海角七号》带动了处于低迷期台湾电影的发展,借助这股强劲之风,2010年的《艋?{》不负众望。从乡村电影到青春黑帮电影,两部作品反映了台湾的历史,《海角七号》和《艋?{》还反映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实以及殖民记忆消弱的现实。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海角七号》 《艋?{》 历史 本土文化 殖民记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3.016
台湾电影《海角七号》自放映以来,在台湾本地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票房收入超过4.6亿元新台币,并受到海内外的关注。该片不仅获得了台湾地区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的诸多好评,而且还代表台湾参加2009年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角逐,走向国际。《海角七号》是由被誉为“超过时代”的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的一部乡村爱情影片,该影片的成功预示着“超过时代”的来临,甚至有的电影评论人把它视为台湾电影走出低谷的希望。然而,当这股海角风潮还未消尽时,另一部台湾电影的票房黑马在2010年伊始就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那就是打破台湾电影周票房记录的《艋?{》。
这部《艋?{》的一炮走红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它的前辈《海角七号》,这两部卖座又叫好的商业片同样以唯美的笔调诉说了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的台湾经验,既引起了岛内台湾人身份认同的文化共鸣,又为外面世界理解台湾这样一个拥有复杂身世背景的“文化流浪儿”打开了一扇窗口。近代以来台湾的特殊历史遭遇,造成了多元复杂的台湾文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电影的书写方式。台湾电影中“旧本书写”的演变,从早期的“抗日”主流影像,到1980年代后对于“殖民记忆”的多元叙述,直至近年来的带有“后殖民”色彩的暖昧想象,这种影像变迁折射出台湾社会的某些文化症候。2008年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在台湾岛内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热议,焦点之一就是关于影片中的“日本元素”。《海角七号》中,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时刻提醒着那段历史,可以说是一种感伤式的怀旧。
法国学者马克#8226;费罗开创了将电影作为历史进行研究的范式,认为电影借助某些能够增强影片功效的手段来介人历史,是“人类历史的代言人”,从历史的角度解读电影以及从电影的角度解读历史,是探究电影和历史关系的两个向度。这种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电影被看作书写过往历史、承载历史记忆、塑造历史面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那些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影片,似乎“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解读历史影像文本需要基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分析台湾电影中的日本“因素”,就离不开对台湾特殊历史遭遇的认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台湾近现代史的特性就在于作为根基的中华文化与外来的殖民乃至后殖民文化的数度撞击。因此有人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电影”开始,台湾电影就在进行一种寻根式的身份拷问……而台湾电影最“危险”的“他者认同”或“寻根”就是和日本电影、文化的关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给台湾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败而终结,与日本相关的话题成为台湾电影不断阐释的主题,其中既有对反殖民斗争的“追忆”,也有关于殖民地台湾社会“经验”的诉说,甚至在晚近还出现了一种后殖民式的文化“想象”。 后殖民理论大师法农指出,独立后的殖民地最重要的是要解除心理上的殖民,而非只是争取表面的政治解放;不只要重视外在革命――去殖民,更应致力于内在革命――异化。《海角七号》中淳朴传统的乡土民风自然就能令人联想起曾经辉煌的台湾乡土电影,但其对殖民社会的追忆与“想象”,显现出某些后殖民文本的特征。影片以两段相隔60年的爱情故事为叙事线索,将前殖民和后殖民进行时空对接,两个都叫“友子”的女子,两段同样感人的爱情故事,将台湾与日本纠结在一起,这种情节的巧合安排表明了创作者对于历史的认知立场与想象取向,为殖民时代的回忆披上了美丽的外衣。这种殖民记忆实际上是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想象。
在电影《艋?{》中,历史是80年代的那段混乱。艋?{原指小船,后引申为小船聚集的地方。艋?{也是个古老的城区,位于台北市西区,是台北市发展的起点。艋?{的繁华、生猛,艋?{代表的庞大利益、角头林立,却有着很深厚的伦理规范。这里既有华人传统的寺庙,又有日治时代的遗风。80年代,三十八年之久的戒严令解除、外省帮派的兴起、枪枝开始泛滥,艋?{各方势力重新洗牌,伦理与规范开始崩解。影片《艋?{》正是利用黑道这样张力极大的生活方式,来表现一个戏剧化的时代,一个性格强烈的城市。各种80年代的素材,俗艳的色彩、生动的图腾,重新拼贴,创造出全新的时尚氛围。《艋?{》的时代感是80年代本身,那时台湾正面临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