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元坝区昭化古城修缮保护方案.docVIP

广元市元坝区昭化古城修缮保护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元市元坝区昭化古城修缮保护方案.doc

广元市元坝区昭化古城东、西、北城台及东段城墙修缮保护方案 第一部分 勘察报告 1概述 昭化古城坐落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东经105°33′49″,北纬32°11′25″。 昭化古城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最早称葭萌,先后多次更名。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改名昭化县。昭化古城位于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三江交汇处的昭化镇,镇的四面皆山。昭化古城原系土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包砌以石,有城墙1460米。城门现保存有三座,东、西两座城门台上面有城楼,北城门仅存城台。 2009年9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昭化古城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破坏严重。城台开裂,部分城墙垮塌。 2009年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受广元市院坝区文体旅游局委托对昭化古城三个城台进行详细勘察、测绘,在此基础上做了昭化古城东、西、北城台及东段墙修缮保护方案。 2 昭化古城概况 2.1区域概况 广元市地处四川北部边缘,米仓山南麓,嘉陵江上游的低山地带。幅员面积1434.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47公顷,森林面积67395.5公顷,水域面积约14400公顷。境内地质构造体系属米仓山、龙门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交汇的典型的侵蚀台阶状低山地带,地层发育较好,大部分地区属白垩系。各时代地层,呈自北而南,由老到新有规律分布,属秦巴山山脉。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云台山(又名人头山)1254米,最低海拔香溪乡李家河393.1米,多为低山地形,兼有高中山、台地、平坝、河谷等地形地貌。?区域内气候,属亚热温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日照1389.1小时,日照率30%,年平均雨量1091.8毫米,年无霜期263天,全年水的蒸发量平均大于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较好,四季分明,适宜于亚热带植物生长发育,但常有旱灾、水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出现。土壤,据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境内有5个土类、8个亚类、19个土属。其垂直分布情况,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多为新积土类;海拔500至900米深丘地带多为紫色土;海拔900米以上的低山区多为黄壤土。紫色土在境内分布较广,新积土分布于沿河两岸。植被,属东部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由南向北过渡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柏树、松树居多。有木本植物320种,草本植物255种,蕨类植物24种,森林覆盖率为48.3%。有220多种野生动物,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20多种,有煤炭、砂金等地下矿产10多种,储蓄量有5000多万吨。其中,煤炭储蓄量达3793万吨。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113亿立方米。地表水,按土地总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有水(多年平均值)5432立方米,地下水3553万立方米,客水(过镜水)105亿立方米。考古发掘证实旧石器时代末,广元境内已有先民栖居生息。 西周时、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隶制式国家“昔阝”。 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 开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别封其弟于汉中,号苴侯”。以葭萌(今昭化镇)为都邑。在当时的川地蜮的知名度仅次于巴和蜀。 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惠文王趁机伐蜀并苴,在苴侯都邑(今昭化)设葭萌县。 两汉时县名沿袭未变,蜀汉刘备改为汉寿县。 西晋改为晋寿县。东晋太元15年(公元390年)析县境北置兴安县(治今市城区),又置晋寿郡,改晋寿县为益昌县,郡、县同治今昭化镇。 南北朝时,南齐明帝永泰元年(公元498年)在 兴安县置东晋寿郡。北魏又改为西益州。梁改为黎州。西魏改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北周沿袭未变。 隋改兴安县为绵谷县。改利州为义城郡,仍置总管府。 唐代,复改义城郡为利州。辖利、龙、始、蓬、静、沙六州;继升为都督府,辖利、隆、始、静、西、龙六州。五代基本沿袭唐制。今广元老城区为县、州府、军治地。 宋代,绵谷县治初为利州益川郡、昭武军治地继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宁武军节度。 元代,初在绵谷县置都元帅府,继从京兆(今咸阳)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于利州。至元时,取《易经)“大哉乾元”与元朝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改利州路为广元路,辖绵谷(广元)、昭化两县,保宁一府,剑、龙、巴、沔四州。后升广元县为广元府。 明代,初为广元府,继改为州,再降为县。 清代,民国皆沿明制。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当时广元县境(含今旺苍县)建有六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根据地后期的政治、军事和后勤供应中心。 1949年12月14日、15日,广元、昭化解放。 1950年3月在广元城区设立剑阁专员公署与地委,辖昭化、广元、剑阁、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苍、苍溪、阆中10县。 1953年1月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