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版《红楼梦》音乐的“幽怨”与“梦幻”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巨著之一,该作品以精美
雅致的文学语言、宏大复杂的逻辑结构、深刻的社会内涵,确立了在世界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自诞生以来,许多艺术家纷纷以音乐、戏剧、影视、舞蹈、绘画等形式对其予以诠释。在电视剧领域,早在1987年《红楼梦》便被搬上屏幕,其中由王立平所作的音乐堪称经典,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童叟皆知的艺术精品。同一文学剧本、同样的人物构成,不同的人去理解与诠释,其表现风格大不一样。时隔二十余年的今天,导演李少红再次将《红楼梦》①搬上银屏,并予以鲜明的个性化诠释,其中,新版《红楼梦》配乐的风格与创新是展现其风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细细品来,“幽怨”与“梦幻”是新版《红楼梦》音乐的主要特征。
一、幽怨
以“悲”为核心,用“幽怨”的音响基调做背景,是新版《红楼梦》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红楼梦》反映的是一悲剧性内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之悲,贾宁二府由盛转衰之悲……其中,林黛玉、贾母、王熙凤等人物之死,贾宝玉、惜春出家等是其悲剧性内容的组成部分。甚至贾母与府中子嗣在剧本前半部分的和美生活也是可视为为悲剧产生埋下的伏笔、作出的对照。剧中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物既是悲剧产生的合力,也是悲剧发生的牺牲品。新版《红楼梦》的音乐以阴柔晦涩、婉转悲切的格调为特点,希望通过幽怨、悲叹的音乐来深化《红楼梦》悲剧之悲,悲其之悲,伤其之悲。
从片头曲的引子开始,那种“忧怨”、“惨烈”的戏曲韵白,就给整个电视剧的音乐定下了一个悲剧的基调。随着剧情的发展,时常会有沉重的弦乐低音,尖厉的极不协和音响穿过耳际,闹人心弦,那如怨似诉、如梦似幻的昆曲声腔,不时如影随形凄然而入,又立即飘然而去,紧张之处则常以打击乐的噪音乐器加以渲染,并配以不协和的音调,此等音乐令人心神难宁,甚至毛骨悚然。这些音响都对描绘作品的悲剧性色彩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如贾府被抄家一段的悲凉笛乐,黛玉葬花以及听闻宝玉定亲时哀怨昆曲。特别是到了宝玉在黛玉死后重临潇湘馆时的音乐,与前面各段预示林黛玉形象的各幽怨音调相互关联、前后呼应,其内在的联系也将黛玉命运串联起来。这个音乐形象共包含四层,低音以反复的“嗡鸣”的紧张音响造成一种不安的气氛;人声则叹唱:“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伴奏乐器或伴和人声或以同音反复的流动音型渲染气氛,悲切、凄凉弥漫整个画面,把《红楼梦》剧情之悲推到极致;最后,合唱的雄浑、高亢之声陡然响起,漂浮于高音声部,好像是扮演着一局外人的角色,高高在上,表达着对悲剧的愤懑和同情。四个声部各表其意,既相互统一,又各自独立,或悲、或哀、或怜、或惜、或惊、或怒。
为了抓住“悲”的核心,作曲家还借助了西方“主导动机”的写法。这一手法为德国乐剧大师瓦格纳首创,其运用意在于通过某种象征性的音调来表现剧中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发展脉络,暗示剧情的发展变化。新版《红楼梦》配乐时,常把各种“幽怨”、“悲叹”、“紧张”的音调以“主导动机”的形式与各场景镜头拼贴结合,构成背景,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并产生强烈、深刻的戏剧效果。即使在剧本反映贾、宁、薛、王四府和美生活的前半部分,那种“幽怨”的音调线条也不离不弃,除了引子中那种“幽怨”戏曲韵白不时地断续出现以外,背景音乐还把一些尖锐、不安的音响穿插其中,如乐器极限音区、半音化音型、无调性音调、哀怨的昆曲音调以及极不协和和弦等等,意在用这些尖锐、紧张、不祥的音乐,来暗示整个戏剧的悲惨结局。
如林黛玉的配乐。作曲家把那柔媚婉转、满腹愁怨的昆腔曲调来预示林黛玉的形象。也许因为昆曲盛行清代,合乎《红楼梦》剧情的年代背景,还有昆曲唱腔的高贵典雅、柔媚婉转符合林黛玉的形象。所以李少红也表示选择昆腔是因为“最接近红楼梦感觉”。每每林黛玉出现时,那如嗔似唤的喃喃昆曲之声如影随形,远在天际,又不离不弃。用昆曲的配乐可能有以下几层寓意,一象征林黛玉柔弱多病的身子,二喻林黛玉那曲折坎坷的人生,三则暗示林黛玉的悲惨结局。其哀婉悲凄之情似命中注定又无力回天。
有关贾府的场景作曲家常选择笛乐来作背景,用竹笛音色的“悲凉”曲调来暗示贾府的悲剧结局。在第一回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府的一段戏中,背景音乐一直持续着竹笛音色的曲调,竹笛在极高音区用尖锐的音色,以及拖沓、幽怨的半音下行曲调,带给观众一种紧张、不祥的心理暗示,从开始就为贾府的悲剧结局打下了埋伏。到大观园刚刚建成之时,背景音乐用笛声来描绘景色,在笛声悠扬中,一时风轻云淡,楼台亭榭,花红柳绿,碧水蓝天,一袭佳人荡漾于美轮美奂的大观园之景中,极尽秀丽、旖旎,在暗喻贾宁二府繁荣盛况的同时,也与前后幽怨的笛乐音调相互照应。到了贾母携众人赏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