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音乐与城市距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生态音乐与城市距离   原生态音乐本是一种有着久远历史的民间特有的纯粹艺术形式。很长时期以来,由于受到其传播过程中的局限,反被有些城市年轻人误以为新音乐品种。殊不知,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原生态音乐同样历史悠久,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受到时代、经济、封建礼教的束缚,音乐被许多民族用来当做记录、传播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且唯一的方式。这就是原生态音乐得以存活、发展、完善的社会根源。如果说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构建起的是民族的骨架和脊梁的话,原生态音乐就是其与世共生的血液和脉搏。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生活。许多英雄人物、动人心魄的史实被民间艺人用旋律记录下来,并通过文化的等级扩散、传染扩散及异地传播等方式传承开来。既迎合了许多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心理,又在民族文化延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原生态音乐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光大的活的教科书。   音乐对于文化的传承作用功不可没,甚至在许多民族中,被物化在每一个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成为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田野里劳作时所唱的田秧山歌,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抒情山歌,儿童生活中游戏时所唱的儿歌,妇女们摇哄孩子入睡时所唱的摇儿歌,旧社会长工妇女受苦时所唱的传统谣曲,情绪欢畅、自娱性较强的嬉游歌等。它们或是民族生活中宣泄情感的方式,或是实用性很强的协助配合手段。多民族原生态音乐被当地艺人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久经改良日臻完美,在不断扬弃中保留着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又在不断丰富创新中适应着时代的需要。从蒙古族长短调、呼麦到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从哈萨克族热情奔放的冬不拉弹唱到云南山寨姑娘小伙儿载歌载舞的多声部合唱i从汉族劳动号子铿镪有力的吆喝呐喊到陕北黄土高原哀婉悠悠的信天游。无论各民族不同形态的旋律起伏走向,还是明暗色彩各异的音响效果,无论不同长短句的运用方式,还是民族各异的带腔儿特色,无一不显示出各民族独到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感情色彩,那些或明快、或恬静、或爽朗、或含蓄的个性音响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并以其独具的历史沧桑感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心。   众所周知,原生态音乐是近年来才陆续在媒体亮相的,但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城市听众对原生态的关注度却一度超过了以往的音乐种类。一时间,原生态音乐成为街头巷尾品头论足的热点话题。许多老年人也在原生态音乐中找到了久违的乡音乡韵,饱含深情地感慨道:只有原生态音乐才是真正经久不衰魅力永驻的深入人心的音乐艺术,只有原生态音乐才能唤起广大民众对祖国多姿多彩灿烂多元文化的自豪,也只有原生态音乐才能向世人证明中华音乐文化的不拘一格。被各种流行音乐、欧美摇滚音乐滋养长大的城市年轻一代对原生态音乐的音响既欣喜又陌生。他们听惯了电声音乐跳跃多变的节奏,厚重丰富的背景伴奏,习惯了流行音乐直白大胆的表达方式,对原生态音乐生疏拗口的语音方言、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朴素简单半生活化半演唱的表现形式感到了莫名的距离感。其实,原生态音乐与城市听众间的距离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农耕社会信息闭塞、思想被统治者禁锢、文化被少数人垄断的社会环境里,原生态音乐仅在民族狭小的区域中孕育传承发展,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对于形成民族独特音乐形式及共同审美无疑是便利的,然而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原生态音乐与外界的交流。偶尔的异地传播也相当原始(主要依靠民间艺人异地表演、持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   可见,农耕社会里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普及的步伐是相当缓慢的,同大众间的隔阂由来已久。近代“新文化运动”中,部分“新文化”倡导者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而对民族文化绝对否定的态度又一次人为地将原生态音乐与大众普及隔开,这不仅片面地否定了民族音乐在民族发展中的地位及社会作用,也使原生态音乐的传承、普及更加步履维艰。与此同时,西方音乐(包括西方音乐史、作曲理论等)借势东传到中国,被当做中国各城市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范本。西方音乐就这样顺应时代需要在中国系统化地普及开来,对近代中国音乐创作、技术原则、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城市听众对于民族音乐的辨知程度。历史局限和时代背景对于原生态音乐全国范围内的传承普及无疑是道无形的屏障。   不仅在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领域也曾一度被西方音乐所垄断。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许多作曲家敏锐地意识到本民族音乐在保留民族传统风韵及发扬本土音乐特质方面意义重大,他们试图推翻西方音乐在本民族音乐之上的绝对权威,竭力对本民族音乐加以保护,深入民间寻找挖掘属于本民族的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音乐。19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作曲家本着复苏、光大民族音乐的理念,对本民族的特有音乐形式、特殊调式的运用加以整理,加工再创作,谱写出一曲曲备受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浓郁的音乐作品。这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