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海通思录(之六)
[摘要]研究电影中的现代主义问题,必须同时结合内容和形式来进行,不宜只着眼于形式上的创新。随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某些现代派人物的作品也会有所变化。现代主义与假现实主义走向汇合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关键词]电影现代派 阿伦?雷乃 玛格丽特?杜拉 思想实质与表现形式
现今,谈论西方文艺中的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问题,或褒或贬,都已成为家常便饭。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在30年前,即我国改革开放初年,这个论题却是一大禁忌。想当年,张暖忻等发表了《谈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后。有人就认为这是“离现代派已经不远了”,影协某领导甚至称“要警惕巴黎先锋派的幽灵在北京上空再度出现”。其实这篇文章只是针对我国电影中由来已久的戏剧化现象,主张电影表现手段应该多样化,不必拘泥于戏剧化结构而已,跟所谓现代派根本沾不上边。
现代派并不如某些人想象中那么可怕。从政治上讲,某些现代派人物曾经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同盟军。例如。现代派的老祖宗《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参加过巴黎公社的武装起义:美术界的现代派首领毕加索在美苏冷战加剧、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之际画了那著名的《和平鸽》保罗?萨特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领军人物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未来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苏联初期写出了颂扬社会主义祖国的华彩诗篇。
在电影领域,1925年出现的法国先锋派曾对电影表现手段进行多方探索,从而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不要忘记,在电影发展初期。除了美国的格里菲斯和苏联的爱森斯坦等少数人以外,绝大多数欧美电影导演都还热衷于搞“摄在胶片上的舞台剧”,先锋派所提出的“电影不是戏剧”的口号,对此起了强大的冲击作用。先锋派人物由于其美学观上的局限性,脱离客观现实,也就没能走得多远,作为一个学派在20年代末即趋于衰微。然而他们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
我们国内某些人曾经把现代派视为“洪水猛兽”,另有一些人则“谈虎色变”,其实都大可不必。西方电影评论界一般是把现代派或现代主义中的“现代”与“传统”相对而言。他们认为现代派的反传统是为了求得艺术上的创新。他们更多的是从表现形式上着眼,对思想实质则很少涉及。我在前文中谈到戈达尔的创作道路以及阿拉贡和朗格鲁瓦对他的评价时,已经表明了我的保留态度。在法国电影新现代派代表人物中,除戈达尔外,阿伦?雷乃和玛格丽特?拉杜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分析一下他们的创作道路和一些代表性作品,也许可以使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更多的事实依据。
阿伦?雷乃的名字和戈达尔一样对我国电影界说来并不陌生。这不仅仅因为他的两部影片《广岛之恋》(1959)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曾在电影界内部广泛放映过,还因为这两部影片的电影剧本早已翻译出版。1984年我访问法国高等电影学院时,院长柯斯特罗敏内教授曾送给我一本该院历届毕业生名册,很自豪地说,当前活跃在法国电影界和电视界的导演有半数以上都是该院的毕业生,阿伦?雷乃就是在该院学剪辑出身的。雷乃曾声称他“绝不重复已有发现和套用新手法”,因而被西方影评界认为是“最有创新精神的电影艺术家”。看了他的《慕里耶尔》(1963)和《战争结束》(1965),我感到上述评价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而且惊异于在同一导演那里竟然可以表现出如此不同的风格。《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里时空错乱、扑朔迷离以至于不可知论的内容和形式。在相距三五年后拍摄的后两部片里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慕里耶尔》叙述一个名叫慕里耶尔的女人,想唤起阔别20多年的旧情人的回忆,以重温旧梦,可那位情人已完全忘却昔日的一切,折磨着他的记忆的,一直是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他参与轮奸致死的女游击队员的惨叫声。最后,慕里耶尔只好悻悻地把她邀来做客的旧日情人送走《战争结束》描写的是一群参加反佛朗哥斗争的西班牙地下工作者在法国的生活经历。影片作者对反法西斯战士的深切同情到处可见,导演、摄影、表演等手法朴实无华。我实在无法把这类作品跟我心目中的“现代派”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研究国外文艺思潮,不管有没有看到具体作品,仅仅在概念里兜圈子,手里拿着固定的标签往某一位艺术家身上去贴。然后大加“批判”一通。这种做法倒是很省力气,但结果却是自欺欺人,一点也谈不上什么严肃认真。
在西方社会条件下,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道路往往不是笔直的,而是有众多曲折和变化。我们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分析具体作品入手的实事求是精神,不要再去搞“大批判”的那一套做法。拿雷乃来说。在拍摄了《战争结束》之后十多年,他在轰动一时的《我的美国舅舅》(1980)这部影片里又异想天开。搞起他那无尽无休的“创新”实验来了。影片由三条线索(生物学家讲述大脑功能的线索,剧中人物行为的线索,以及与剧中人物行为相仿佛的过去影片片段剪辑形成的线索)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