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音乐家亮相国际民俗大舞台
第41届史密森民俗文化节于2007年6月27日-7月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一届的主题为:“湄公河:文化的链接。”文化节邀请了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的中国、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5国参加。中国作为这一盛会的主力,派出由40余位少数民族演员、民间艺人和工作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赴会。这也是云南乃至中国首次到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参与大规模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
史密森民俗文化节由美国史密森学会举办,该学会成立于1846年,一直致力于通过提供权威可靠的知识,广泛传播和交流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共同理解;致力于科学的发明、研究和探索。学会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有16座博物馆和美术馆,还有国家动物园,总共收藏逾1.42亿件艺术品和标本。
史密森民俗文化节创始于1967年。此后每年美国史密森学会都在美国独立日前后在国家广场搭建许多临时性帐篷作为舞台和展示台,向美国公众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美国本土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风情。民俗文化节每年的选题都经过专家精心设计和论证,力图独特新颖,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大型民俗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41届,年均观众一百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参加史密森民俗文化节作为向世界展示本国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众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文化研究机构也把文化节做为了解、研究各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华盛顿美国国家大草坪的临时帐篷里,中国云南民间歌手和音乐家的演唱、演奏备受观众青睐。他们每一个节目都赢得最热烈的喝彩,演出完毕,他们周围总是簇拥着众多热心观众争相与他们交谈和合影留念。
“香格里拉组合”是备受欢迎的一支歌唱组合。这个组合四条汉子的无伴奏和声演唱,打动过无数人的心扉。他们在去年的第十二届CCTV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夺得组合组银奖。组合中鲁茸农布(藏族)、蜂跃宏(傈僳族)、余明辉(傈僳族)和达摩鲁卓(藏族),民族不同,出生地不同,但对民歌的共同热爱使他们走到一起。达摩鲁卓,外号“达摩教授”,颇有些学究气,他就是去年在“青歌”大赛中喜得爱女的幸运父亲,孩子的名字是在比赛时就起好了的,就叫“青歌卓玛”。
“达摩教授”告诉我,他们几个的演唱和而不同,各有千秋:有的高亢激昂,相当豪放;有的擅长抒情,音色相对柔和;有的可高可低,大起大落;有的深沉委婉,曲展性强。合起来,构成丰富而又和谐的和声。在《大山汉子》这首歌里,他们的音程跨越了三个八度,表现了中国民间声乐极大的丰富性和可塑性。蜂跃宏补充说,他们的乐谱,吸引了很多美国专家和音乐人,但是外人都看不懂,只有他们自己心领神会,配合默契。
鲁茸农布和达摩鲁卓擅长藏族民间乐器弦子,蜂跃宏和余明辉则擅长傈僳族“启本”(一种类似土琵琶的民间乐器),他们手持乐器,时分时合,载歌载舞,潇洒自如。他们的服装也很抢眼,身着藏袍和皮靴,这是适应家乡高寒气候的装束,但是在七月流火的华盛顿,90多度的高温下,又是露天帐篷演出,这套装束则使他们闷热无比,汗流如雨。他们说,四个人每天平均要演出四场,加上加演和分组组合上台,最多的一次一天上台达20次之多,有时连排队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是他们仍然精神饱满地一次次为热情的观众送去高质量的歌唱。
普米族青年歌手茸芭莘娜,第十二届CCTV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组铜奖,CCTV《星光大道》2006年年度总冠军,华府的中国观众对她并不陌生。她的嗓音高亢、嘹亮,富有穿透力。她典型的毡帽下那张阳光的笑脸和在台上一甩长裙的洒脱,表现出民族的自信和坦然。她的演唱实力赢得了众多的美国知音。其中有一家子天天来,绝对是她的超级粉丝。我亲眼看到许多人听了她的演唱,老远跑到她的跟前,就是为了说一声:“Your song is very very beautiful!”
茸芭莘娜说,她的89岁的外公很会唱歌,她从小受家庭和地域文化的熏陶。当问之“茸芭莘娜”名字的来历时,她答道:“茸芭”为普米语“鹿”姓的意思,“鹿”姓是普米族的大姓。“莘那”则是启明星的意思,这是每天早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最亮的一颗星。她说父亲希望她凡事像启明星一样赶早、赶前,保持普米族勤劳向上的美德。她说在中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普米族只有3万人口,是个很小的民族,但却与众多生活在怒江流域的民族一样,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她所演唱过的民歌中《怒江大小调》中的大调,是怒江普米族高亢嘹亮的民歌《咧咧》,小调则是怒江怒族细腻柔和的民歌《阿诺对》。两个民族的歌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所以有了这首不分彼此的歌。我们倒宁愿这么理解,“小”指的演员本身,而“大”所表现的则是素有“东方大峡谷”美誉的怒江民族精神。受高山峡谷夹击的怒江,左冲右突,奔腾咆哮,一路欢歌而过。怒江体现了怒江民族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低头,顽强拼搏、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