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人团聚 国盛家和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圆人团聚 国盛家和兴   2009年10月2日晚,由文化部、国家大剧院、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族音乐巡礼百场系列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开幕。正值国庆华诞、“中秋”前夜,因此为这次活动拉开帷幕的首场音乐会即名为“金秋盛典”。这也是中央民族乐团与国家大剧院第三度携手上演“天涯共此时”中秋音乐会,鸣奏“月圆人团聚,国盛家和兴”的盛世篇章。这台融中国古典文化与时代清新气息于一体的音乐会,以月寄情、以景生情、以乐抒情,充分展现了乐与情交织、月与人相融、家与国共兴。      一、以月寄情:一样的月色、多样的情怀      中秋音乐会,月亮自然是其中的中心意象。由古至今,咏月的音乐作品不少,但同一轮中秋明月,年年岁岁圆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   诞生于1925年的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大同乐会音乐家柳尧章结合演奏琵琶的切身体会和民间丝竹乐的特征,并借鉴西洋配器技法,将琵琶独奏曲《浔阳夜月》编配为琵琶、筝、三弦、二胡、京胡、笛、箫、笙、管、扬琴、云锣和鼓板合奏的丝竹乐,被时人评价为“无一点尘俗气”。1926 年春,大同乐会主持人郑觐文将此曲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大同乐会也凭此曲从以“复兴雅乐”为重点的音乐活动转入“古曲改编丝竹乐”而“足为丝竹界别开生面”,开创了近代民乐创作成功的先河。此次音乐会,作曲家刘文金编配的《春江花月夜》由琵琶与乐队联合演绎,可谓还历史于原貌。当晚,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以娴熟的技艺,广收烘云托月之妙,曲谱虽烂熟于心,她却并不拘泥,用娴静典雅的琵琶音色为点染,在平稳舒缓的节奏框架中衍展出层层涟漪,随风潜入夜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笛子与乐队《秋湖月夜》是根据同名笛子独奏曲编配。原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8226;洞庭青草》: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以星月皎洁的夜空和寥阔浩荡的湖面为背景,创造出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涯的艺术意境:在月光的爱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会使人躁动不安的心灵找到栖居之地。结合作者潇洒超尘的个性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来看,《念奴娇#8226;洞庭青草》使人体味到:人生路途中,风风雨雨随处都有;只要保持人格的纯洁和思想的达观,一切风雨终会过去,一个澄澈空明的“心境”必将复现。1981年,作曲家俞逊发、彭正元将文学形象幻化为音乐形象,创作了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笛子独奏曲,其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和恬静淡远的意境美与文学形象异曲同工。在1982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比中,这首作品荣获一等奖,为音乐园地中的“中秋”长廊再添一部独具艺术魅力的佳作。   乐曲三部分连缀演奏。开始,抱笙奏出长音背景,箜篌轻轻拨动,宛如一湖清波微微荡漾。随后笛子与小乐队相互依托,奏出悠缓秀美的五声旋律主题,勾画出一幅具有江南音乐韵味的秋湖月夜图。第二段,箜篌的刮奏似一阵清风轻轻吹过,引出笛子轻快惬意的歌唱,音乐增添了动感的涟漪,由前段的宁静致远延伸成为浮动的联想。第三段,在抱笙空旷的背景下,笛子吹出变化的主题,再现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色和不绝如缕的遐思。整首乐曲以月为中心,营造出一个“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笛子演奏家王次恒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艺术想象力,创造了一种“优美动听”、“雅俗共赏”的演奏风格,这风格自然也就变成了听众共有的审美感受,那“橹声摇曳,水声呜咽”的自然景观在声声相应的乐音里,另是一种诗情画意。      二、以景生情:多样的景色、多样的情怀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生动地诠释了人们感受世间万物的真意和情怀。音乐的情感是一种艺术的情感,音符勾勒景物,景物激荡真情,相较人类通常情感的自然流露,音乐的情感更有代表性、更集中、更概括,从而具有更强的易感性,为欣赏者的想象提供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古筝与乐队《渔舟唱晚》根据同名古筝曲改编,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分“起”、“开”、“合”三部分。“起”段的旋律悠扬婉转,节奏从容不迫,古筝运用按滑、刮奏和吟、揉手法,表现了傍晚的江南水乡渔舟归航、江上歌声四起的画面。“开”段节奏活跃起来,旋律先转向下五度宫系统后回归原调,主题核心不断下移模进,古筝运用“花指”技巧,音乐跌宕起伏,刻画归帆在轻波荡漾的水面摇橹划桨的形象。“合”段主题核心的模进先升后降,旋律蜿蜒而下,渐慢的速度至最后戛然而止,表现渔舟唱晚的歌声渐渐消失在暮色之中,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