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的一生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康的一生精选

大康的一生 大康(康殷)是个传奇性人物,一生充满了矛盾,连他的名字、年龄、多有误传,因为他只有在学术著作中使用“康殷”,而在书画、篆刻中多落“大康”款,所以国内和日本、港澳常常认为是两人,把名字弄错,如有人把“默如”当作他的字号,……也多以为他很老,有七、八十岁了……,朱复戡老人说:五几年在上海他和马公愚先生偶然看到康的印拓,猜测他应该是五十多岁的印人,其实那时他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是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得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不过三十几岁。关于他的能事,连熟识的朋友也未必完全看见过,大都只见过某一个方面,某一部分,大家无法理解他在五十年中到底学、作了多少种事情?他生平坎坷,多处逆境之中,这些事又是怎样干出来的? 他的平生业绩,自以古文字形研究为主,古玺印研究次之,第三位才是书法篆刻,第四是绘画……此外,还有古漆器研究……,第三种以下都是余事。此外还有不少,由经史、诸子、诗词、戏曲等到“杂技百工”之事, “分其余技,足了十人”。但他主次分明,并不混乱。 书法:他自三、四岁时开始执笔学画,由他祖父督课学 字,十来岁时酷爱古篆、绘画、立志要作个书画家。十五岁开始自学《段注说文解字》。不久渐感不足,而深深的爱上了石鼓、商周金文,后来是甲骨文。这时也不过十六、七岁的初中生。他又得到四省中学生书法比赛第一名,篆书已逐渐熟练。写石鼓、金文已有一定水平。作品两次参加彼时的最高级美展。在东北一隅颇有名气了。楷书初习颜鲁公,弃去,改学龙门,进而学郑文公下碑等。隶学张迁等,实际上在这时期走了很多弯路,全靠自己暗中摸索,多追踪清人,以及近世名家,如邓石如、伊秉缓、吴昌硕等,受他们影响很深,并渐渐成型。二十多岁眼界始开,交游渐广,先生遇到徐悲鸿、王道源、容庚、商承祚、钱瘦铁,后来还有包捐叟,邓散木等前辈名家的启迪指点,才幡然醒悟,渐渐摆脱了近代大师们的习气,直接取法古代原迹。这时社会上书法不算是艺术,只有五七、五九两年——两次去日本书法展,都有他的作品参加,并出刊物,颇受日本书界好评,到了三十多岁才间断的习行书,文革期间四十多岁,才学一点草书。此后被轰到农村插队,潜心研究古文字,无暇学书。 大康的书法是以篆为主,主要得力于商、西周早期金文、次甲骨文、次秦篆等时代字体,由商到唐纵跨两千多年,大至寻丈擘窠大书,小至蝇头细楷,书体上百种,而且诸体皆精,各有特色,不能详举。似乎前无古人,当代无两。他写的金文是由古铜器铭文的最早的图形文字,早金文写到春秋的宛转缠绵的鸟篆,工整的齐国文字,尤以早期金文为主。他写这种古文,如出于铜铸、苍劲雄强,沉郁痛快,方圆有度,入木三分。或汪洋恣肆,气势磅礴,有充分的力感,生命力、腕如铁石。他的笔下把大家们追求的所谓金石气发挥到空前的水平。天资人力,兼而有之,缺一不可。由他论古金石文的一诗,可见其意向: 古人落笔已绝伦,更有刀锋妙入神, 造化千秋添异彩,我于此处悟天人。 这就是说用毛笔与古代的书、刻、铸,并且和大自然的风化、腐蚀等效果来争功,又不失毛笔特有的趣味。笔的涩、滑、疾、徐,墨的枯、润、轻、重,变化多端。他写的甲骨文,如利刃刻出,犀利痛快,又秀润,浑厚,造型生动,活泼自然,逼肖物型。前辈甲骨文书家,少有绘画功力,所以故意的选出结构简单的晚期字形来写,而他由于有长期坚实的绘画的锻炼,所以愿选择一些物象鲜明,细致生动的初文来写,举重若轻,与古造字人有着一种默契,深得早期殷文风味。同时由于他以古文字形研究方面的独特深湛精的学识为基础来写文字,厚积薄发也有点大材小用了。相形之下连近世久享大名的篆书名家,也出现了不少的错字,他举过最明显之例,如:象形月字的下面加上人的膝、小腿、脚之类,不可胜记。至于盲从许慎《说文》中的谬误篆文,更不在话下了。有关此类问题,在他著的《文字源流浅说》《古文字学新论》《说文部首铨释》以及他将出版的《大康学篆》中(后记),都曾详述,这次展品跋文中也谈到一点,此文以略。 他的隶书:摆脱清代流派,直学汉代碑刻、墨迹,溶多种汉碑于一炉,朴拙凝重,飘逸飞动兼而有之,用笔直探汉人堂奥,变化万方。现在他写的《汉隶七种临本》已经出版,出版社在展场当场售书。他有印曰“门外汉”意即门外人所书写的汉隶。多少年来,偶一为之而已。 楷书:少时攻北朝楷、后又稍稍取法隋唐,在长期的应用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独特风貌,即所谓的“康家体”。他把北碑的豪放,雄壮、多变,溶于规整成熟的隋唐楷中,笔法多变,筋骨开张,刚柔相济,高古雄奇,含蓄蕴籍,力透纸背,风规自胜。没有北碑的剑拔弩张的粗犷,又不似隋唐的千字一面的过份规整,大可寻丈,小可如粟米,如果大康仅工楷书一体也足以成家,震世骇俗,然而在他看来,不过是他的应用字抄书体而已。 行草书:少年只攻古文、三十几岁、方习行书,得力于大王《丧乱》等五帖,他主要是由这种双钩墨迹中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