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路易十四的盛宴.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易十四的盛宴

路易十四的盛宴路易十四被稱作“太陽王”。把君主比作太陽,可能不僅僅是因為路易十四敢於喊出“朕即天下”,並締造了法國封建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同時也因為他在宮廷裡掀起了一股“金光四射”的奢華之風,並把這股風氣吹遍了整個法國大地。從以恢宏奢華而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相當於法國全年稅收一半的龐大宮廷開支,到富麗堂皇的宮殿裡沒日沒夜極盡奢華的宴會,我們不難想像,在這樣一位“太陽般耀眼”的國王的影響下,17世紀法國人的餐桌是怎樣的豐盛和令人垂涎。下面就讓我們到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舉行的一次招待晚宴中去感受一下太陽王時期法國“奢華”的餐飲文化。太陽王路易十四?今天,國王請了三十位客人到凡爾賽宮聚餐,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這些人都位高權重,包括皇帝內侍、衛隊長、御醫、宮廷神甫等。首先,我們需要一張可以容納31個人的桌子,桌子的形狀為方形、圓形、長條形或是橢圓形。十四個人在左,十四個人在右,主人一個人坐在上座,另外兩個人坐在下座。白色桌布不能僅蓋住桌面,得每個邊都垂到地面。根據當時的風尚,要在桌子的四個角上各擺一盆有肉有菜的鮮湯,四盆湯兩兩之間放一個盤碟架,每盆湯旁放一個專用的大鹽盅以便調味。桌子中間擺滿供客人自取的小鹽盅和用來放大盤菜肴的轉盤。給客人用的盤子不能用平盤,而要用那種很深的大湯盤,既方便盛湯,又可以讓客人們一次性取足自己需要的食物。如果客人因盤子太小而取的菜不夠吃,他們就得一次次地再從放菜的大盤子裡取—畢竟把剛從嘴裡拿出來的勺子一下伸到大盤裡取東西,可能會引起別的客人的反感。這個規矩是從路易十四時期才開始出現的。17世紀中期之前,即使是貴族家庭,朋友聚會或家庭聚餐的時候,大家也都無所避忌地在一個盆裡喝湯—說白了就是還在吃“大鍋飯”,尚未形成今天西餐“分餐”的習慣。皇帝使用的餐具是金子做的,而王公貴族則用鍍金的餐具。盤子的左邊放叉,右邊放刀,擺放的順序是從主座開始一直往下擺放。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刀叉也是從路易十四時期開始流行的,可是路易十四本人拒絕使用刀叉,而喜歡用手抓東西吃,還要求那些使用刀叉的大臣們在跟他共餐時也用手抓著吃。使用刀叉的動作都帶有強攻擊性,如切、刺,用的是蠻勁,不似使用筷子,主要靠托、夾,用的是巧勁,動作輕柔,跟刀叉潛在的攻擊性大相徑庭。也許正是因為路易十四擔心餐桌上的刀叉成為皇位的威脅,所以在凡爾賽宮的餐桌上是看不到刀叉的。餐前準備做完了,便要舉行一個入餐儀式,這是太陽王在1661年所規定,直到路易十六之後才被廢除。儀式在皇帝寢室的前廳舉行,所有參加宴會的來賓,都必須著裝整齊,列隊站在桌子前等候,只有少數幾位地位極高的女士可以坐著等候。書記官和僕人則在旁邊等候差遣。如果晚宴是事先向大眾宣佈過的,那儀式就會更加隆重,菜肴也會更加豐盛,為的是給大眾做出一個榜樣,並顯示皇帝的尊嚴。這時,皇宮總管高喊一聲:“讓我們分享國王賜給的肉吧!”然後用一根用金百合(法國王室的象徵)裝飾的簧管吹出幾個音調,宣告晚宴正式開始。僕人給每位客人端上一個菜盤。上菜也有講究,第一份菜要先給主人右手邊第一位客人,第二份給左邊第一位客人,先右後左,以顯示右手邊的客人地位較高。菜盤裡裝的就是這次晚宴的頭盤:鮮美的肉菜湯,精心製作的肉餡或是口感濃郁的麵包湯。吃飯先喝湯,這和廣東人的習慣很相近。主人通常會準備兩到三種不同的湯,譬如營養湯(其實就是燉的時間比較長的肉菜湯),“皇后”湯(在湯裡放入鷓鴣肉餡或雉雞肉餡的一種湯,有時會加點黃油),還有比斯克醬蝦湯。除了好喝的湯,還有幾種肉餡、洋薊、蘑菇等配料和大麵包供給客人。麵包個頭必須大,每一個要夠一位大胃口的男士吃,甚至它的面包皮要夠一位女士用來蘸湯吃。而皇帝的麵包總是比其他人的軟很多,因為路易十四的牙很不好。這時你會發現,有的客人喝的是“皇后”湯,其他人品嘗的則是比斯克醬蝦湯。這並不是僕人們搞錯了,而是17世紀流行的做法—一半客人得到的是“皇后”湯,其他客人則是比斯克醬蝦湯,喝完之後再換另外一種。不同的湯搭配不同的肉餡,也可以就著麵包吃,一般都是口味清淡的伴著味道濃烈的。在上第二道菜之前,僕人必須為每位客人換上一副新的餐具,並遞上一條濕毛巾擦手,這是上菜前的必備程式。第二道菜也屬於頭盤,算是一道大雜燴,食品主要是小塊的烤肉、熱餡餅、圓麵包、火腿、香腸、臘腸,還有作為前餐的水果。裝滿食物的大盤子絕不會放在比較尊貴的客人面前,因為這會阻擋了這位元客人的視線,造成他給別人傳遞食物或講話的不便。到了第三道菜宴會才真正進入高潮,牛肉、小牛肉、綿羊肉都可以作為第三道菜的主角,做法一般是烤、濃湯煮或做成肉餡兒。現在流行的羊羔肉在當時被認為是“沒味兒”而上不了餐桌。如果是烤肉的話,肉的中間要放入柳丁、檸檬或橄欖讓烤肉更加鮮香,油而不膩。接下來的小烤肉,材料多以鳥類為主。中世紀流行的天鵝、鶴、鷺在路易十四的年代已經被鴿子、雞、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