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史复习:二轮总复习(通史)之宋元[岳麓版]
基础知识回顾: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整理宋元相关考点,并找到它们在课本中的位置。 两条审美的脉络 一、以肥硕、端庄、雍容为美: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典型代表:杨贵妃 ——北方型的大家闺秀式的美 一、手工业品 造型艺术: 唐:唐三彩:色彩绚丽,富丽堂皇。 宋:瓷器:宋代典雅文人淡泊宁志的情怀,纯净的心田。 绘画 唐:李思训、李道昭父子金碧山水画雍容华贵、绚丽辉煌;吴道子佛像绘画 “吴带当风”;韩干画马雄健肥硕 ——热烈奔放的气质和精神 唐宋文化的比较 唐代文化:丰盛、热烈、光彩照人 宋代文化:清瘦、典雅、略带病态 答:(1)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浓烈;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彩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4分)(2)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宋时期,积贫积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勃兴,民族政权对峙,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总之,唐宋文化的差异是由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强弱决定的。(6分)(3)差异: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出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2分)原因:少数民族在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受到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 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通史 中国古代史之宋元 宋元阶段——重、难点突破 问题一:从元朝行省制度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材料一: 概念: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它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 。开始它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各种因素,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如何理解行省制度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以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 2、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仍然接受朝廷(吏部、枢密院)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 3、以行省为重要对象的地方监察,构成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 4、行省区划上的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格局。 总结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体系 政治(巩固,加强等);经济角度 政治(巩固,加强等);经济角度 政治(巩固,加强等);经济角度 作用 带有双重性质 用任免制取代血缘世袭制 与宗法制结合,官职世袭 特点 略 长官任免,权力归属 天子与诸侯 内容 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目的 行省制 郡县制 分封制 制度 问题二:理学 宋元阶段——重、难点突破 理学发展历程: 1、宋——开创: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五位理学家,并称“北宋五子” 2、宋——集大成者:朱熹——说明理学出现并开始影响中国社会 3、元——作为科举考试 4、明——继承并强化、确定理学的统治地位 程朱理学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 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 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 状,是此器(气)。 ——《朱子语类》卷九 理是世界的本原(法则、规律) (理学核心思想) 人伦者,天理也。 ——《河南程氏外书》卷七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程朱理学 天理本质上是社会人伦之理(社会伦理属性) ——《四书章句集注》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 ——《二程集》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朱文公文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