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第二册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第二册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章节:第一章 名称:、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节次:第3课
编写 校审: 备课组长: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形成、变化。
难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影响。
本节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汉代以来我国形成了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大区域经济,全国经济呈现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是由于天灾人祸不断,我国在两晋之际、唐朝后期和两宋之际形成了三次人口南迁浪潮;三是全国经济重心经由六朝、唐朝和两宋完成了南移的过程,经济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学习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知识结构】
(一)汉代区域经济
1、四大经济区域: 、 、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经济重心: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 的地位; 以后,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深化·拓展】
查一查:对照教材地图,看看古代山东、山西、江南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是否相同?
提示:古代山东、山西是以崤山为界,以东称山东,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东的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山西,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江南”古称扬子江及上至九江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
1、原因:
2、历程:
时期 开发南移程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六朝时期) 中唐以后 两宋时期 B、小组主持,合作探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C、各组质疑D、小组反思总结
【历史长廊】
历史上山东的行政区划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这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专名。古人以左为东,故又称山东为“山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