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二: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人民版】
*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一轮复习) 连江尚德中学历史教研组 曾 艳(整合) 2012.09 2012年考试说明、福建省教学要求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说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了解民国初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地区、途径、著名企业和代表人物。说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复习重点 知识角度: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 原因,民族工业兴起的特点,洋务企业的特点、影响。 史观角度:从不同史观角度审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从革命史观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2)从文明史观看,它反映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交融。(3)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区域历史角度: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的马尾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近代中国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传播了西方文化,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鸦战后,经济结构的变动包含以下方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不同资本类型的机器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从经济要素(市场、劳动力、机器设备、资本等)入手,认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还应从社会因素方面来认识。主要包括西方工业革命以及侵略扩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等。 (思想观念) 复习策略 3、简要勾勒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线索。对于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可以通过曲线图、数 4、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历史,值得从人物的角度作适当的拓展。如:从张謇、荣氏兄弟等的创业历程中,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 据统计表等形式来感受曲折发展的历程,并且分阶段归纳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概念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指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因此中国民族工业的含义是指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2、根源: 4、影响: 3、表现: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旧 新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开始解体标志: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3)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纺”与“织”分离(洋纱涌入) (2)“耕”与“织”分离(洋布涌入) (3)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2)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客观作用) 注意:“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重大标志,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 二、洋务运动(又称“同光新政”) 含义: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师夷长技以自强),采用西方先进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1、背景: 内忧外患 洋务派推动 2、目的: 镇压反抗,抵御外侮(直接) 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 4、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6、指导思想: 7、代表人物: 3、手段: 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5、口号: 自强、求富 中体西用(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2)筹划海防,创建海军: (1)创办企业: 8、主要内容: 南洋、北洋、福建 前期:军事工业 后期:民用工业 (3)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 10、失败根源: 9、结果: 甲午战争惨败,宣告破产 洋务派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①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 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⑤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 ⑥是中国近代化(经济、教育)的开端 11、评价: (2)积极作用: 实质是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1)消极方面: 1、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客观上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洋务运动的诱导 (3)外企利润的刺激 2、时间、地点、代表企业: 3、产生途径: (1)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工业 (2)地主、官僚、买办、商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