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专题测评一zxls.com.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专题测评一zxls.com

高考专题测评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3·辽宁五校联考)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由关键信息“嫡”“宗法”“封建子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域关系相结合,答案为A。 答案 A 2.(2013·浙江文综)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 A. B. C. D. 解析 禅让制实行于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排除。周代世系略图体现了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世官制(贵族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世卿世禄)、宗法制(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诸侯、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是大宗)。本题选D。 答案 D 3.(2013·安徽五校质检)下面的史料应有两处句号,读材料判断句号应该处于的位置是(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推恩令”。材料意在劝说汉武帝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处应为逗号,处应为句号,处为逗号,处为句号。故答案为A。 答案 A 4.(2013·乌鲁木齐诊断)《荀子·君道》中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通判制 D.行省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行的,因此君主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A、D两项属于地方管理制度,B项属于中央管理制度,只有C项属于监察制度。故答案为C。 答案 C 5.(2013·江苏单科)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 从材料中的“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可知所谓“违制”是指诏令没有经过政事堂议决,选A项。在唐代的三省体制中,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B、C、D三项均错误。 答案 A 6.(2013·安徽五校质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情况。材料意在说明明朝内阁权力的变化,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选翰林参与“机务”,到了仁宗时政务全由内阁票拟,内阁官员之权“偃然汉、唐宰辅”,这说明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故答案为B。 答案 B 7.(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C.材料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 D.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表明当时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途径是先在地方有了政绩,然后经过地方官员推举到中央,经中央考察合格后,才正式成为政府官员,这符合汉代的察举制,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 8.(2013·江西联考)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主要表明(  ) A.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