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城道中(陈晓波)精选
新城道中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 写作背景: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这两首诗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 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一方面是“东风”成了善解人意,“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思考三: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比喻,以“披絮帽(戴丝绵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 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 这样优美的山野风光,这样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了!诗人这个想法并不合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际,但从中可以领会,他在这次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新城道中》【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第一联:悠悠山行中,停下来倾听溪流的声音,写出一片宁谧的景色. 第二联:写出了作者的思考,其实是将自己比作散材疲马,政治生活已让他感到压抑. 第三联:想象在野人的生活,远离尘世,必开一切杂乱事务. 第四联:感慨人生行路难,渴望归田,过一种躬耕的生活. * * 中 宁 一 中 语 文 组 刘 彦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其一) ? 苏 轼 思考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思考二:在诗歌的第二和第三联中任选一联,试分析其意境美。 示例:①第二联描写远景,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③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示例:①第三联描写近景,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②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③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今译】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