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昭通人杰地灵精选
昭通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昆明、大理、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辉煌的历史,为昭通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了进一步激发全市各族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信心和热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选《昭通十大名片》活动。通过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专家的推荐,评选出了首届《昭通十大名片》。这十大名片分别是:罗炳辉、龙云、扎西会议会址、豆沙关五尺道、黄连河风景区、大山包国家公园、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溪洛渡水电站、昭通苹果、昭通天麻。 -
一、罗炳辉 -
罗炳辉是一位从奴隶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罗炳辉(1897-1946),1897年出生在云南昭通时彝良县一个彝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农奴生活。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9军团军团长。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中央军委赞誉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抗日战争初期,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虽身患重病,仍亲临前线部署作战。1946年6月21日在兰陵时突然病情恶化,不治逝世。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遗体安葬在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的题词。 -
二、龙云 -
龙云(1884.11.19—1962.06.27),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 -
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2年升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6年改任昆明镇守使。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8226;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29年秋统一云南。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见“福建事变”)。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在黔、滇、川边境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兼陆军副总司令。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10多万,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后因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龙云逐渐支持抗日民主活动,反对蒋介石消灭异己的阴谋,同中国共产党及民主人士结交,并秘密参加了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龙云遭蒋介石猜忌,1945年10月被调至中央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软禁三年。1948年12月,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从南京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1949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44位国民党同仁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950年1月3日从香港赴北京,加入共产党的新政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56年曾出访苏联、罗马尼亚、捷克、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1957年龙云被划为“右派”,成为少数民族著名六大右派之首(1)。1962年在6月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