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寿世保元》学术思想初探.docVIP

医学论文-《寿世保元》学术思想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寿世保元》学术思想初探

医学论文-《寿世保元》学术思想初探 【摘要】?   本文介绍了《寿世保元》强调未病先防,重视先后天之本对生理病理的影响,注重流通气血,强调脉诊等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特色,尤其在衰老机理和摄生养性以防衰老方面最有心得。 【关键词】? 龚廷贤 寿世保元 学术思想 辨证论治   《寿世保元》是明代太医院吏目、著名医学家龚廷贤所撰。全书荟集了上千历经验证的正方、奇方、秘方、验方,临证各科论治较为详尽,每证均先采前贤要说,合以己验,总述其病证和治法,然后附方并加减之例,间缀以摄生和临证医案,取材广泛,临床切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对后世影响颇大,并流传至日本等国。[1]其学术思想与辨证论治特色表现如下。 ??? 重视先后二天 ??? 龚氏在分析病因病机及诊治疾病时,尤其对老年病的防治,非常强调脾胃和肾的先后天之本作用。 ??? 在讨论内伤病的病因方面, 龚氏从饮食劳倦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均与脾胃有密切关系。 龚氏说:“内伤之要,有三致焉。一曰饮食劳倦即伤脾,此常人之患也,因而气血不足,胃脘之阳不举,宜补中益气汤主之。二曰思欲而伤脾,此富贵之患也,资以厚味,则生痰而泥膈,纵其情欲,则耗精而散气,……故吞酸而便难。胸膈渐觉不舒爽,宜加味六君子汤,加红花三分、知母(盐炒)一钱主之。三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者,藜藿人之患也,宜保和丸、三因和中丸权之。”这里,龚氏提出脾胃病之三因,与李杲仅从饮食劳倦两方面考虑不同,龚氏认为其发病因人而异,或生活富有,或生活贫困,或介于两者之间,家境体质不同,其病有异。 ??? 在脾胃病的调理方法上,龚氏倡导以养心健脾舒肝为求本之治,因为“心火,脾土之母,肝木,脾土之贼,木曰曲直作酸”,故“心气和则脾土荣昌,……舒肝则胃气畅矣”。并指出世俗之医多偏于用旧方香燥耗气之药,只知枳术丸为脾胃之要药,而不知其有剥削真气之虞。“凡治内伤,不知惜气者,诚实实虚虚之谓,学者宜致思焉”,力倡家传之三因和中健脾丸,认为其为调护脾胃通用之剂。[2]龚氏认为:“运食者,元气也,生血气者,饮食也,无时不在,无时不然。”“胃气亏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馁矣。”提出“善用药者.必以胃药助之”的论点。 ??? 对于疾病的愈后和发展趋势,龚氏强调脾胃之气的盛衰起重要作用,重视胃气对疾病变化的影响。其脾胃论的核心即在于“察安危,全在于胃气”,其中胃气代表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 龚氏虽然重视脾胃在养生防病中的作用,但更强调肾的作用。他说:“古云补肾不若补脾,予谓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则能饮食矣。” 龚氏重视先天之本,还体现在对衰老机理的探讨及老年病的防治等方面。 ??? 注重流通气血 ???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龚氏对此十分重视,他说:“所以全性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乃人身之根本乎。”龚氏认为,气血的重要性体现在生理、病理、诊治诸方面。 ??? 生理方面,龚氏说:“血为荣,荣行脉中,滋荣之义也。气为卫,卫行脉外,护卫之义也。人受谷气于胃,胃为水谷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而五脏六腑皆取其气,故清气为荣,浊气为卫,荣卫二气,周流不息。”又说:“心为血之主,肝为血之藏,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强调气血是人身之根本,长养经络百骸,滋养五脏六腑,气血之形成离不开脾胃的作用,气血的流通,依赖肝心肺肾功能的协调,故气血与五脏密切相关。最后龚氏总结说:“阴阳相贯,血荣气卫,常相流通,何病之有?” ??? 病理方面,龚氏认为,气血一有窒碍,则百病由此而生。气血病变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他说:“气之为病,发为寒热,喜怒忧思,积痞疝瘕;上为头眩,中为胸膈,下为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血之为病,妄行则吐血,衰涸则虚劳;蓄之在上,其人亡;蓄之在下,其人狂;逢寒则筋不荣而挛急;挟热毒则内瘀而发黄;在小便为淋痛,在大便为肠风;妇人月事进退,漏下崩中。” ??? 诊治方面,龚氏十分注重对气血病机的把握,对于中风等病症的机理分析及防治,尤其强调气血。在调治气血的主次方面,龚氏认为:“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这是因为“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龚氏对气血之病,首先重视调理气机。认为“调气之剂以之调血而两得,调血之剂以调气则乖张。”故常用木香、官桂、细辛、厚朴、乌药、香附、三棱、莪术之类,且认为这类药“治气可也,治血亦可也”。 ??? 在调治气血时,龚氏又十分注意保护胃气,他说:“若以当归、地黄辈,施之血证则可,然其性缠滞,有亏胃气,胃气虚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馁矣。善用药者,必以胃药助之。”养阴血之品,虽可补阴血,然易碍气机,使胃气呆滞,反影响气血化生,故应保护胃气。当疾病发生时,龚氏又认为胃部病机为本,其他症状为标,论治需分清标本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