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徐经世治疗哮喘经验浅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徐经世治疗哮喘经验浅析

医学论文-徐经世治疗哮喘经验浅析 【摘要】? 徐经世老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和阴阳两虚,治疗应抓住缓解期,立足治本,肺脾肾三脏同治,以宣上纳下、化痰和络、扶正固本为治则。喘证病机多属肺、肾二脏病变,须辨虚实,实证易治,虚证易累及于心,应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之剂。若病久耗气伤阴,易生瘀滞,故在补肾纳气治本之中,常寓活血通络。 【关键词】? 徐经世 名医经验 哮喘 验案 徐经世,男,号筱甫,安徽巢湖人,193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安徽省首届名中医,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中医继承特别贡献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药学会顾问、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徐经世老中医在长期临证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治疗哮喘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临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扶正固本,宣上纳下,佐以化痰和络   哮喘是呼吸系一种常见病,图治颇为棘手。中医将其分为哮病、喘证。丹溪承前人之学,把“哮”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名,并以发作性的特点而区别于喘证。所谓“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而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的宿根是痰浊,故“专主于痰”;喘为短气,不能接续,以气为病,治以纳气。因为肺主气,肾主纳气,即使喘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应属肺、肾二脏病变。不过在转归中,如新感宿邪相引,痰气相击,哮鸣有声,即由喘而发为哮。如张景岳“喘有宿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徐老析之,认为两者存有内在演变,久喘即伤肺气,又可影响脾肺功能,而至脾虚生痰,肾不纳气,由实转虚。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阴阳两虚,是由阳虚日久,阳损及阴,导致阴阳俱虚的病理过程。治疗分急性发作和缓解期,发作以治其标,缓解图之其本,虽所用方药颇多,能获一效则难以寻求。徐老认为,应抓住缓解期,立足于本,主以三脏同治,宣上纳下,化痰和络,扶正固本的治则,可收良效。   案例一:周某,女,29岁。2002年11月19日初诊。哮喘病史数年,每遇风寒或刺激物则发作,今又复起,喉中痰鸣,痰多色黄,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来弦数,此乃痰浊壅塞、肺失肃降之征,拟以清化痰浊、肃肺平喘为先,方药:南沙参12g,杏仁10g,炙桔梗10g,瓜蒌皮15g,葶苈子15g,苏子10g,莱菔子10g,蝉蜕6g,夜交藤25g,炙麻黄3g,车前草15g,粉甘草5g,7剂。二诊:自进药后症状缓解,热痰已除,转偏寒象,大便偏稀,舌淡苔薄,脉象缓滑,仿甘桔二陈加味为用:炙桔梗10g,光橘红10g,姜半夏10g,炙五味10g,炙麻黄5g,川干姜3g,蝉蜕6g,夜交藤25g,金沸草10g,车前草12g,粉甘草5g,10剂。三诊:经诊两次,服药10余剂,咳喘已平,夜能平卧入寐,饮食、二便如常,拟方以图其中,扶土泻木,方药:生黄芪25g,关防风10g,焦白术15g,广橘红10g,炙桔梗10g,杏仁10g,炙麻黄3g,川干姜3g,蝉蜕6g,夜交藤25g,炙五味10g,粉甘草5g,10剂,病已缓解,注意生活起居,避免风寒及刺激性事物,如有不适,再药投之。   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   邵新甫曰:“喘症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大凡实而寒者,必挟凝痰宿饮,上干阻气;实而热者,不外乎蕴伏之邪,蒸痰化火。虚者,有精伤气脱之分,填精以浓厚之剂,必兼镇摄。”喘证,临床表现为呼吸迫促,气不接续,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徐老析之,其病机多属肺、肾二脏病变,治疗须辨虚实。实者一般易于见效,虚者因精气亏损难以骤复,治之较难,只有严密辨证,守方治疗,才有望收效。同时,要注意摄生,改变和增强体质。喘之虚证,易累及于心,常以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之剂,方能奏效。   案例二:王某,女,72岁。2000年9月5日初诊。年逾七旬,咳喘多时,近日加重,动则喘促不已,语不成声,面浮肢肿,诊脉虚数,舌淡红少津,口干欲饮,此系气阴两虚,化源失济,肺不主气,肾失摄纳之象。拟用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为先,方药:南北沙参各12g,川贝母10g,杭麦冬12g,炙五味10g,炙远志10g,酸枣仁25g,生赭石15g,淡竹茹10g,车前子10g(布包),丝瓜络20g,芦根20g,生甘草6g,5剂。二诊:药后咳喘得平,浮肿消退,他症亦随之而减,并无他变,故守原方稍事增减,嘱其继服一周,如持于平稳,可暂停药观察,但需避风寒、节饮食,以防诱发。   补肾纳气,佐以化瘀,药用斟酌   哮喘之病,病易久,久则耗气伤阴,易生瘀滞,治本之中,常寓活血通络,用药上须斟酌再三。徐老常用磁石以镇潜收纳,生化肾水,引火归元;配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