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说文解字》对疾病成因的认识
医学论文-《说文解字》对疾病成因的认识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疾病成因
1? 外伤致病??? 胅(dié),《说文·肉部》:“骨差也。从肉,失声。音读与‘跌’字同。”《广韵·屑韵》:“胅,骨胅。”《说文解字注·肉部》:“胅,谓骨节差忒不相值,故胅出也。”指骨节错位突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跌”注音之妙,《说文·足部》:“跌,踢也。从足,脊声。一曰:越也。”踢,应连篆为读。《说文解字系传》卷四:“跌踢,迈越不拘也。”“迈越不拘”则必导致“失足摔倒”。跌踢,双声连绵词。跌单字成义时,常指“失足摔倒”。《方言》十三:“跌,蹶也。”《玉篇·足部》:“跌,仆也。”《集韵·没韵》:“跌,足伤也。”用来注音的“跌”正好揭示了“骨差”的原因为摔倒而致。??? (zhèn),《说文·肉部》:“瘢也。从肉,引声。一曰:遽也。”《说文·疒部》:“瘢,痍也。”“痍,伤也。”《说文解字系传》卷十四:“痍伤处已愈,有痕曰瘢。”指因外伤导致皮肤受损而留下斑痕。??? 疻(zhǐ),《说文·疒部》:“殴伤也。”《集韵·脂韵》:“积血肿也。”《说文解字系传》卷十四引《汉书音义》:“以扙殴人,青黑肿起,而无创瘢者,律谓疻。”痏(wěi),《说文·疒部》:“疻痏也。”《素问·通评虚实论》:“刺手太阴旁三痏。”张志聪集注:“痏者,皮肤肿起之象。”针灸施术后穴位上的瘢痕称“痏”,《素问》中也用来指针刺的次数。《说文解字注·疒部》:“痏,瘢也。”《说文通训定声》:“凡殴伤皮肤起青黑而无创瘢者为疻,有创瘢者曰痏。” “疻痏”统言之无别,析言之因症状不同而异,并各有其专用词语。“疻”为殴伤而无瘢痕,“痏”为殴伤而有瘢痕。《说文》收载这类词义,不仅显示了古人对疾病已有很高的区别水平,而且还具备很强的命名能力。??? 《说文·矢部》:“傷也。从矢,昜声。”《说文解字注·矢部》:“谓矢之所傷也。引申为凡傷之称。”《说文通训定声》:“,与傷略同。此谓傷于矢。”在以刀箭为武器、近距离作战,且战乱频仍的时代,此类外伤是十分常见的。“”字就如同一块活化石,反映的正是战争在文字上留下的痕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原始落后的作战方式及武器逐渐消失,“”字也随之死亡。??? 但“”之“伤”这一意义还保留在其他的字义当中。《说文解字注·矢部》:“,各本篆作。注曰:昜声。铉于傷下、觴下曰:省声。知字本作。”考查《说文》,由许氏注为“省声”者有:觴、慯、傷;“傷省声”者有:殤、餳。因“傷”从“”省,故以上诸字均从“”。??? 觴,《说文·角部》:“觶实曰觴,虚曰觶。从角,省声。”《玉篇·角部》:“觴,饮器也,实曰觴,虚曰觶。”??? 殤,《说文·歺部》:“不成人也。人年十九至十六死为长殤;十五至十二死为中殤;十一至八岁死为下殤。从歺,傷省声。”《释名·释丧制》:“未二十而死曰殤。殤,傷也,可哀傷也。”《集韵·漾韵》:“殤,未成人死者。”《广雅·释诂二》:“殤,慯也。”??? 慯,《说文·心部》:“忧也。从心,省声。”《广雅·释诂一》:“慯,忧也”。《广雅疏证》:“慯者,经传通作傷。”傷,《说文·人部》:“创也。从人,省声。”《孝经·开宗明义章》:“不敢毁傷。”邢昺疏:“傷,谓损伤。”《说文解字约注》卷十五:“今俗谓体肤受破损有痕迹者皆曰傷。”《广雅·释诂二》:“悠,慯也。”《广雅疏证》:“傷,与慯通。”??? 《说文·食部》:“昼食也。从食,象声。餳(shǎnɡ),或从傷省声。”《广韵·养韵》:“,日西食。”《说文解字注·食部》:“今俗谓日西为晌午,顷刻为半晌,犹之遗语也。”《说文句读》卷十:“吾乡谓午饭曰饭,因谓正午为正。”??? 通过分析可知,从“”省的汉字,可能原借用“”字表义,而后又添加或改换义符,产生分化形声字。这些分化形声字其义有的与声符有关,有的无关。在这一组声符相同的字中,“殤”“慯”“傷”均指受伤,但若析言之,“慯”义为伤心;“傷”义为体肤受伤;“殤”的程度最为严重,指因遭受意外导致未成年而死,故令人哀伤。而“觴”“餳”之声符只起标音作用,不兼表义。现代汉语中,无论是指外伤,还是内伤、心伤,都用“傷”来表达。表明汉字的创造为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经历了分化和趋同的过程。分化可使表达的概念更加准确,词有专指,事物间的细微差别显现无遗,如前所析之“瘧”组字及“从省”一组字。但若分化无节制,则会使文字变得琐碎难辨,从而影响对文字的理解和使用。汉语从以单纯词为主发展为以复合词为主,“傷”,既可以是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充当一个构词语素和其他语素组成合成词,如“箭伤”“刀伤”“枪伤”“忧伤”“伤心”“伤残”“伤逝”等等。语素组合成词,这是语法单位的第一次增量,汉语从语素到词扩大了五倍[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