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央视热播剧:施琅大将军.pdf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琅大将军》 您下载的该文件来自TXT下载 欢迎访问: *************** *第一部分 ***************   当施琅忠于清廷收复台湾的时候,满清的“异族”色彩已经被儒教文化所代替,因而 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正朔。按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中国的民族问题是教化问题,所谓“教 化”是指文教化育,这是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陈寅恪先生用文化民族思想诠释民族问 题,他提出,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汉种之 问题。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生于乱世少年弃文习武(2)   第二章投军从戎追随恩主附清(7)   第三章反正重归辅佐郑氏创业(15)   第四章嫌隙渐生施氏全家被囚(20)   第五章亲人遭戮愤然二次降清(28)   第六章历经波折重新披挂上阵(34)   第七章扬帆启航郑氏收复台湾(41)   第八章攻占厦门初展海战雄风(48)   第九章主战受挫清廷招抚无期(55)   第十章韬光养晦运筹平台方略(62)   第十一章郑军添乱康熙终定进剿(1)   第十二章东山再起复任水师提督(8)   第十三章将帅争锋徒议南风北风(15)   第十四章血战澎湖尽显英雄本色(22)   第十五章兵不血刃大陆台湾一统(31)   第十六章弃留之争首倡海防思想(39)   第十七章治台有方彰显能臣风范(48)   第十八章功过千秋历史自有评说(54)   后记 // 徐迅:序(1)   评价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常常会面临尴尬的局面。甲申年(1644)李自成破北京, 崇祯自缢,明亡。清军入关问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其后有隆武政权,鲁监 国、永历朝廷,史称“南明”,一直延续到南明永历政权覆灭之时的1662年。历史的吊诡 在于,历代史书都把明朝的覆亡定于1644年,而非1662年。相对照的是,南宋在临安沦陷 之后,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四十多 年。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 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海上浮尸 10万,大臣陆秀夫背负年仅9岁的少帝投海而死,许多忠臣追随其后,据说达十万人之多。 为什么史学界将南宋灭亡的时间定在崖山之战的1279年,而明代灭亡的时间却定在1644年 北京失陷,崇祯自缢?1279年崖山之战标志着南宋灭亡,南明永历政权的覆灭的1662年为 什么不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史家似乎并不认为南明政权是明朝的正 朔。但南明既不是割据政权,也不是匪伪政权,也不是伪僭政权。历史的吊诡极大地影响 了对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本书的主人公施琅就是一例。   施琅(1621—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生于天启元年 (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 (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军 的重要将领,积极参预海上起兵反清。后因微嫌与郑成功发生矛盾,施琅因父、弟被郑成 功诛杀,再次降清。他先后担任清朝的副将、总兵、水师提督等。从康熙三年(1664年) 开始,施琅就建议“当乘其(指台湾郑氏政权)民心未固、军情尚虚”之时,进军澎湖、 台湾,使“四海归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 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他还针对当时清廷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主张,上 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   明清之际是中国最为惨烈的一段历史。当时士大夫视满清为异族,而视南明为儒家纲 常伦理的正朔。故以气节相标榜,举兵反抗,凡死节者,均以殉国难之“英雄”“烈士” 载于史册。究其原因,则在这些士大夫体现了昭显中国文化传统的民族独立精神。此“民 族独立之精神”,特指文化传统以及为其精髓的纲常伦理。职是其故,全盘接受儒家文化 并身体力行之的清朝,于顺治十六年(1660),顺治帝前往明十三陵祭扫明崇祯皇帝;康 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赐前明诸臣抗节不屈临死致命者谥号,并建祠堂;乾隆四十一 年(1777),乾隆帝命录殉节诸臣,并赐谥号。   施琅先随郑芝龙降清,又随郑成功起兵反清,后再次降清。后人于此,似并未多加评 论。而当时降清的洪承畴、钱谦益诸人,则为后代所讥讽,名列贰臣传,其著作遭禁毁, 乾隆批语:“其人实不足齿,其书岂可复存。”施琅先后担任副将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