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 17年散文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 17年散文PPT

第五章 十七年散文 一 概述 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常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广义:通讯、报告文学、特写、 艺术散文、杂文、日记书信、随笔 狭义:艺术散文(美文,小品文) (一)、两个时期:1949—1956(通讯); (142页) 1957—1966(报告文学)。 60年代,杂文一度复苏(邓拓、三家村)。1961年被认为是“散文年” 魏巍、刘白羽、杨朔、 华山、菡子 (二)、两大主题: 一是对“新时代”的歌颂,对当时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另一是表现朝鲜战争的英勇行为。 (三)两度 “崛起” 第一次是在一九五六年初至“反右”前夕,题材较为开阔。思想、文笔也相当洒脱。当代散文名家奠定了创作的基本格调 “看到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我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唐朝的陆象先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我们有的同志,不知道为什么,天天忙忙碌碌,做出一些大可不必做的事情。他们不管对什么都不肯放手,都要抓,而且抓得死死地。” ,“凡是凭着主观愿望,追求表面好看,贪大喜功,缺乏实际效果的政治活动,在实质上都可以说是‘庸人政治’。” 二、冰心散文 女性的细腻的“情致”和天真烂漫的“童心”,以及那清新隽永而又婀娜多姿的文笔,构成了冰心散文的个性风格,《一只木屐》、《樱花赞》可视为她的代表作。 三杨朔散文 (一)生平与创作(1913——1968) 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县人,致力于艺术散文的写作,结集有《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这些抒情散文先后写于1955——1965年间,其中大多数作品在50、60年代广为传颂,有些当时就被选入中学课本。 第一类,反映抗美援朝伟大斗争的。 《英雄时代》《万古长青》 第二类,反映祖国新貌《海市》《茶花赋》 第三类,描写祖国秀丽风光和人民美好心灵的。 《雪浪花》《荔枝蜜》 第四类,歌颂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深情厚谊的。 《印度情思》《樱花雨》。 (二)创作主题 (三)散文的艺术风格 风格:清新、委婉、飘逸。诗化散文 审美风格形成原因:他个人的诗人气质与诗人的风骨。古典诗歌的底蕴很丰厚,向诗歌靠拢,追求诗的意境。诗化就成为他散文的最大的特点。 以诗化为主,同时伴有“小说化”“通讯化”倾向 1、诗化主要表现: (1)注重意境的营造,托物言志,象征求譬,将现实生活上升为诗的境界。《茶花赋》以茶花象征祖国面貌。 (2)卒章显其志(结尾升华)《荔枝蜜》“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歌颂劳动人民。 2、“小说化”“通讯化”的主要表现: “小说化”:重视写人物,注重场景和对话,有一定的情节。 “通讯化”:散文创作主体淡化,时间上都是“现在时”,反映新的社会发展变化。 (四)艺术特色 第一、选材上,力图选取各种题材表现生活的激流和时代风貌。注重描写新生活、新时代的绚丽色彩,又用血泪笔墨勾画旧时代苦难生活的背景,进行美丑善恶的今昔对比。杨朔也写了不少国际题材的散文。 第二、立意上,杨朔又注重描写普通劳动者的美好、高尚的情操,挖掘生活中存在的诗意,表现他们的精神美。 第三、构思上,杨朔讲究艺术构思。他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洞隐烛幽,见微知著,使作品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因而具有诗的视角和容量。 第四、杨朔注重创作诗的意境。很多散文用诗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创造诗的象征比附的意境。 他的散文的语言清新俊逸、雅俗共赏 杨朔散文是瑕瑜互见 1在思想内容上有其时代局限 2、模式化 “开头设悬念(景物)——中间写转机(人)——卒章显其志(理)”。 蜜蜂——劳动人民——自己变成蜜蜂 3、多出现人物,多使用对话,和诗化倾向结合起来,就较多、较重地偏离了艺术散文的内在轨迹。雕凿痕迹较重 秦牧的散文 (1919——1993) (一)生平与创作: 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出身于香港,三岁随父母去新加坡,1932年回国。抗战胜利后开始写作,1947第一本散文集《秦牧杂文》。 散文集:《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长街灯语》、《花蜜与蜂刺》、《晴窗晨笔》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