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后病概说PPT
产后病概说;目的与要求;定义;范围;历史沿革;《景岳全书·妇人规》:
“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病因病机;产后病的诊断;产后病的治疗;产后病的调护;产 后 腹 痛 ;;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
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本病以新产后多见。;研究范围;历史沿革;历史沿革;气血运行不畅迟滞而痛;气血两虚;瘀滞子宫;3、热结
素体阳气偏盛
产后血室空虚 热伤冲任 热与血结
邪毒内侵
阻痹胞脉
产后腹痛 ;诊 断;诊 断;鉴别诊断;辩证论治;治疗原则;主要证候:产后小腹隐隐作痛数日不止,喜
按喜揉,恶露量少,色淡红,质稀无块。
全身证候:气血虚证候。
舌 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 法:补血益气,缓急止痛。
方 药:肠宁汤或当归建中汤
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肠宁汤: 当归 熟地 阿胶 人参 山药
续断 麦冬 肉桂 甘草;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缓;
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
全身证候:血寒或气滞证候。
舌 脉:舌质紫黯,脉沉紧或弦涩。
治 法: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 药:生化汤加益母草
或酌加小茴香、吴茱萸或酌加小茴香、吴茱萸
生化汤:当归 川芎 桃仁 黑姜 炙甘草 ;三、热结型
主要证候 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或灼热疼痛,恶露初则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或如败酱,其气秽臭,高热不退,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或起芒刺,脉弦数。
治 法 泻热逐瘀,活血止痛。
方 药 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 牡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方中大黄、芒硝荡涤瘀结,通腑泻热;桃仁、丹皮凉血祛瘀,与大黄同用逐瘀力更强;冬瓜仁清热排脓。本方有急下存阴,逐瘀止痛之效。
临床上多用生化汤加清热解毒药
;转归与预后;小 结;病案;产后发热;目的要求; 概述;2、特点:
时间性:产褥期内,多在产后24小时以后的10日之内多见。
特殊内环境:多虚多瘀,血室正开
热型不一:外感风寒,邪火内盛,水亏阴虚,
劳倦虚烦,去血过多等。
可伴有 小腹疼痛、恶露异常及全身症状。 ;3、沿革
产后发热的记述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内经·素问》 “乳子而病热”。
汉代《金匮要略》产后病有4条经文论治产后发热,占主要地位:分别为大承气汤、阳旦汤、竹叶汤证治,并在杂病中提出“热入血室”病证及小柴胡汤治之。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危重症处理;辨证论治;1、感染邪毒(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主证: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时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质如败酱,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热型:发热恶寒或突然高热寒战。
腹痛:多在下腹→全腹压痛、反跳痛。
恶露:异常、色紫暗如败酱,有臭气。;证候分析 新产血室正开,百脉俱虚,邪毒乘虚内侵,损及胞宫、胞脉,正邪交争,致令发热恶寒,高热寒战;邪毒与血相搏,结而成瘀,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紫黯;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恶露质如败酱,其气臭秽;热扰心神,则心烦不宁;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则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为毒热内盛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1)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益母草
(2)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大黄、败酱草、
益母草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逐瘀通腑。药理研究其有较强抗感染作用,能降
低内毒素早期应用阻止病情发展。
随证治疗:
(1)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大而数,
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
方:白虎加人参汤。
;
(2)若高热不退,烦渴引饮,大便燥结,恶露
不畅,秽臭如脓,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全腹满痛,
神昏谵语,舌紫黯,苔黄而燥,或焦老芒刺,脉
滑数者,为:热结在里,应急下存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