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电影海报的视觉阐释
[摘 要] 电影海报作为影片重要的平面视觉宣传手段,集图像、文字、色彩等符码系统表述影片的艺术理念和内在意义,是多模态的视觉认知。本文运用克瑞斯和勒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和阿恩海姆的格式塔视觉思维理论对电影《2012》海报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视觉形式认知中的分离和平衡进行解读,以期阐释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文字、图像等手段建构信息,承载主题,反映影片的表现手段和思想内涵,实现视觉传达和吸引观众的。
[关键词] 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思维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海报是凝固的瞬间。电影海报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视觉传达艺术形式之一,融汇商业性和艺术性于一身。一方面,它作为电影本体艺术最直接的视觉表征,将影片中的时代信息、价值取向、故事梗概和艺术风格等因素凝练为视觉符号,传达着影片的文化气息和审美取向;另一方面,它又是视觉的艺术,力求营造视觉氛围,创造夺目的艺术形象和具有震撼力的表现效果,是影片与观众进行有效对话交流的平台。设计师通过有效的文字组织、图像色彩编排,使观者由表及里,领会影片的“内在美”,激发对影片全貌的心理期待,进而实现其传播价值。
电影《2012》在全球公映后,创造了又一商业奇迹,首日全球票房高达2亿美元,并随即在世界范围引发关于“生态灾难”“世界末日”的大讨论。《2012》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规模的传播效应,与其前期的宣传战略密不可分,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即是电影海报的制作与发布,获取了影迷广泛的关注。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众所周知,现代交际和意义再现经常需要借助多个符号信息系统,进行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即多模态话语。“模态”(modality)指符号形态,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符号系统,建基于索绪尔(Sauaaure)和皮尔士(Pierce)创立的符号学。克瑞斯和勒文(KressVan Leeuwen)进一步拓展了符号学理论,以韩礼德(Halliday)的多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将话语分析延伸到图像意义,并将其分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电影海报诉诸视觉模态(visual modality),涉及语言和图像符号系统,是多模态的符码话语。
二、《2012》海报的视觉模态
影片讲述的是杰克逊#8226;柯蒂斯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已经面临崩溃,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果真,第二天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家园变成了炼狱,于是杰克逊一家踏上了求生之路。
再现意义(representational meaning)。克瑞斯和勒文根据图像的特点,划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两类,并将叙事再现分为行动再现、反应再现和言语心理再现三个过程,其中行动再现进一步划分为及物和不及物行动在现。(李战子,2006)矢量是叙事再现意义的主要标志,相当于一个命题,即图片中的参与者形成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在电影《2012》“里约热内卢耶稣圣像倾塌”海报中,共含有2个主要矢量。矢量一,倾塌的耶稣雕像是画面当中最突出的参与者,位于左上部分,细节描述清晰,光影层次分明,色彩饱和,与背景元素形成有效的分离,拥有幅面元素中最高的视觉聚焦程度;矢量二,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矢量不仅可以由具象图形构成,也可由视觉指向构成,作为矢量一的发出者,圣像耶稣目光投向山顶的人群,即形成及物行动矢量。渺小的人群、巨大的耶稣雕像、崩裂的城市与奔涌的巨浪形成明朗的视觉力场层级关系,呈现自然生态之力与人类之力的巨大悬殊。在此幅海报中,圣像耶稣是两个主要矢量关系的发出者和承载者,契合视觉认知中心,无疑成为海报的主要诉求和表现对象。整个叙事再现向观者描述出影片的文本梗概和画面的艺术风格。在概念再现层面,划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在传统意义上,与象征价值相关联。设计师选取了影片中极具代表性的画面,进行了有效的剪辑组织,着重凸显了圣像耶稣倾塌的瞬间,隐喻背后的信仰危机。
互动意义(interaetional meaning)。图像透过距离、接触、视点和情态四要素,暗示观者对多模态话语应持有的态度,创造出观者与再现内容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李站子,2006)克瑞斯和勒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关系,对应出图像中的“框架尺寸”,划分出亲近距离、个人近距离、个人远距离、社会近距离和公共距离等六个层次;图像中的参与者是否与观者之间建立一种想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借助目光),成为判断接触的标准;视点指画面中图像的表现角度;而情态则主要指图像表现手段的使用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在《2012》海报当中,耶稣圣像可视为“人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