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文本.docVIP

《自由作家》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文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由作家》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文本   [摘要]本文试从种族与性别权力两个方面来解读最近一部美国电影《自由作家》。在影片里,导演以少数族裔青少年的视角来揭示美国严峻的种族冲突现象,并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此平行叙述的是,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遭遇的不公平处境:其社会角色的实现必然以性别角色的牺牲为代价。   [关键词]种族冲突;性别;权力      英国学者勒兹?库克认为,“电影是阶级、社会、种族、性别、地域和身份的再现,这意味着电影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社会文化层面上所存在的问题。”最近一部由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希拉里?斯旺克主演的美国影片《自由作家》正是这样一部融合了种族、性别、权力等多重含义的电影文本。   《自由作家》通过白人女教师艾琳及其少数族裔学生的故事揭示了美国严重的种族冲突现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青少年暴力行为。电影的开头即向观众呈现了发生于1992年的洛杉矶种族冲突事件,这场严重的暴力事件交代了影片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一向标榜自由和民主的美国于立国之日通过了世界第一部人权法案――《独立宣言》,并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然而,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和现状表明:种族歧视及因此而产生的种族冲突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过。正如费孝通先生在论及美国黑人时谈到的,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人“道德上的一根毒刺”。   同2005年表现种族冲突的影片《撞车》一样,《自由作家》也是群像式的主人公,影片从生活在美国的有色人种孩子的经历,多角度地表现了种族歧视无处不在的影响。在电影史上,反映种族问题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也是以孩子的视角为切入点,但由于是置身事外的白人小女孩,她仅仅是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而且从白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必然很难了解有色人种内心的痛苦和愤懑。《自由作家》从少数族裔孩子们的亲身经历着眼,他们不仅是叙述者,更是种族歧视的直接受害者,这无疑加深了作品的批判性和思想性。影片的主人公们是一群年仅14岁到15岁的孩子们,原本是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年龄,却由于他们的“特殊的”少数族裔身份而生活在痛苦的深渊。   影片中,艾琳老师为了了解学生们的世界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日记本,让大家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写在里面,孩子们的日记几乎是他们青春的血泪史――家庭暴力、贫穷、街头“战争”、单亲家庭、监狱生活、随时都会遭遇的枪杀……这几个孩子的遭遇其实是美国所有黑人孩子不幸生活的缩影。在孩子们忧郁的眼神以及与他们年龄完全不符的、过于老成的口吻中,梦幻般的剪辑、流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残酷面目,电影的镜头在孩子们的叙述中掠过简陋的贫民窟、被生活遗弃的黑人母亲、街头上的暴力纷争……   这些日记记载了身为有色人种生存的艰辛――恐惧如影随形,暴力猝不及防,生命岌岌可危,本该花一样的年龄却承载了太多的痛苦和不幸。在还未享受到孩子的快乐时,现实已经把他们拉进了战争的深渊,种族冲突的阴霾吞噬了他们全部的生活。在这个白人主宰的世界里,肤色、种族、生活背景等我们无法决定的客观因素决定了你该得到什么、不该得到什么,甚至连这些无辜的孩子们也难以幸免。以往很多反映种族问题的电影都是从成人的世界来表现,而这部影片从孩子的角度来揭示种族歧视更加具有震撼力:一方面,让无辜的孩子们承受这些痛苦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心灵,另一方面,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种族”的观念,这种思想被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揭示了其根深蒂固的社会根源,因此更令人深思。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自建国之初到现在,数千万的移民漂洋过海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他们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种族,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然而,虽然他们为美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美国的主流文化一直是以白人为核心的文化,土著印第安人、黑人和亚裔、拉美裔都是作为边缘文化而存在的,从未得到公平的待遇。“尽管在美国以往的两个世纪的历史中,将各种族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是占统治地位的想法与实践,但爱默生所言的‘熔炉’从来就没有成为现实。‘熔炉’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已。”尤其是黑人在美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侮辱更是美国人权历史上的抹不掉的污点。黑人在美国永远是二等公民,他们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处于受歧视的阶层。看看《自由作家》里,那些黑人大都生活在邋遢的贫民区里,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遑论孩子能受到平等的教育。即使学校实行了种族融合方案,有色人种孩子也无法真正获得与白人孩子一样的平等――他们“理所应当”地被划为另类。少数族裔在白人主流社会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显而易见,种族歧视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了我们思维方式,并决定了我们看问题的观念与看法。   当然,作为一部主流制片厂的电影,《自由作家》不会让这种敏感的政治话题愈演愈烈。导演并没有简单地站在白人或黑人的立场,谴责谁对谁错,而是站以“普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