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电影剧本《焦裕禄》创作记事.docVIP

20世纪60年代:电影剧本《焦裕禄》创作记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60年代:电影剧本《焦裕禄》创作记事   (一)1960年,中国最困难的岁月,为了支援农业,我继父从信阳铁路工委书记调任兰考县委副书记。1962年。母亲从信阳铁路公社副社长的位上离开,为了与丈夫同甘共苦,也到了兰考。1962年10月,我去兰考看望母亲,不久。焦裕禄调到兰考,与我家做了邻居;1963年冬,我再次来兰考,便与老焦有了多次交谈,逐渐熟悉起来。这年春节前,他回山东老家看望母亲,我送他们全家出了兰考县委的大门,没想到这竟是我与焦裕禄的最后一次见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兰考。母亲因为这位真正共产党人的离开,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住进了开封医院。我去探望母亲,她含泪向我讲了老焦动人的事迹。我向长影党委写信,要求在这里生活,写焦裕禄的电影剧本,但未得到批准。当时,我是总编室秘书,回到厂里后又向总编室领导叶华介绍了我母亲的来信及焦裕禄的事迹。1965年3月,终于得到长影党委的批准,我带上长影党委致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开封地委宣传部和兰考县委三级介绍信,到兰考深入生活,组织电影剧本《焦裕禄》的三结合创作组。焦裕禄去世后,兰考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钦礼主持工作,我和张钦礼在一起下乡挖过台田,多次和他交心谈话;半年之后,地委派周化民来兰考任县委书记。称为焦裕禄身后的第一位继任者。   我先到郑州,河南省委宣传部的同志很热情,介绍我到开封。地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李今朝接待了我,说:“你到这儿就是回家了,别急!我先把长影的意思向秦一飞部长汇报。不过,咱地区的作者水平低呀,怕难以完成呀!”我向李科长讲了“三结合”的方法是请一位地委领导负责思想把关,由地委找几位熟悉县委书记生活的作者。然后去兰考和当地群众结合。这是当时最提倡的写作方法,即所谓“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   地委十分重视,很快便告知:决定由副书记赵仲三挂帅,常委宣传部长秦一飞具体抓。创作人员我建议要卓兴隆,他是县委办公室主任;还建议请副书记张钦礼参加,因他忙不能来,便找来当过副书记的许书平,说正调他来地区当文化局长。另调两位本地作者王鸿钧和周文山。这样,创作组便成立起来了。   1965年8月,根据地委安排,我们创作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兰考的“四清”运动,我和周化民在兰考城关公社胡集村蹲点。我的工作受到了工作队的表扬。11月份被分团表扬时。我又一次递上了入党申请书。12月中旬,工作队支部告诉我:你不是兰考县管的干部,你的入党问题需听长影党委的意见。你要向长影汇报,把你所在党支部的意见和你的档案寄来。从1955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交上第一份入党申请至此整整lO年,我不想再失去这次机会,立即给总编室支部书记叶华、副书记田野写信;等不及又请假,于1966年1月16日回长春。在向支部汇报后,1月19日给总编室全体人员介绍了焦裕禄的事迹。大家听了很感动,编辑陈明华竟动情地哭起来。1月21日,叶华领我到党委书记岳林家,岳林要求我“搞完四清立即回厂”,并对叶华说:“彦芳同志的入党问题,你们支部先讨论一下,再报厂党委。”   此期间,在主持兰考县委工作的书记周化民、副书记刘呈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署名的大通讯已写好,他们主要依据的是兰考县通讯干事刘俊生的介绍。2月1日,我回到兰考工作队报到。2月8日,大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发表,《人民日报》发出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震撼了全中国。我一年多积累的焦裕禄形象自己走出来,从2月8日到11日用三天三夜,写出三千多行的长诗《焦裕禄之歌》第一部改天换地录,第二部韩村进行曲。县委办公室抢去打印了第一部。   兰考成了大热点。全国各地纷纷派人来兰考采访、学习、参观。我从兰考县委收到了《人民文学》《收获》《文汇报》《光明日报》等十多家报刊约发长诗的来电。我给《人民文学》回信表示同意,其他报刊则发电致歉。《文汇报》没有理会我的回绝电报,竟在2月20日以两版的篇幅发表了长诗。这使我的老师、《人民文学》主编李季很恼火,只得临时换稿。   大通讯见报第三天,我接到长影党委的电报:立即组织创作《焦裕禄》,摄制组即赴兰考。厂里颇急切。我找到秦部长,经他同意,分在各点搞四清的创作组人员回县城集中。其实,先前组里碰过几次头,许书平搞出过两次提纲,大家都说不行。当时的问题是,新华社报道多处失真。张钦礼又编织不少谎言,造成了对焦裕禄事迹认识的混乱。我把这些问题写了长信汇报给叶华。叶华很快回了信,说:“你所反映的报道失真问题,厂里也向文化部反映了,说此事已告知河南省委,你可以和河南省委去的人谈你的意见。”我准备好十多条意见。然而,并未见河南省委有人来找我。   2,1966年2月末,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徐庄带着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水华、成荫、朱今明、秦威和作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