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龙泉窑的兴衰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龙泉窑的兴衰变迁   龙泉改良窑      龙泉窑到明末清初陷入绝境而停烧1917年,上海资本家蔡宝龙在龙泉西郊筹建“浙江省改良瓷业传习工场”,委派蔡龄为场长,聘请江西陶业学校主任教师邹如圭协助生产。该场占地面积12亩左右,建有德国倒焰八角窑一座,四门试验窑一座,仿制景德镇细白瓷。改良窑仿制的细白瓷曾在美国费城(1921年)、芝加哥(1922年)评比会上获一等奖。后由于资金,经营,销售等原因,生产难以维继,1930年省政府又派邹俊章去重整旗鼓,但仍无法挽回败局,到1931年浙江省改良瓷业传习工场终于歇业,龙泉改良窑生产就此告终。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龙泉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瓷业工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把流浪在福建等地以乞讨为生的制瓷艺人召集起来,组织他们进行生产自救,生产青花碗等日用瓷器,并以此为契机,慢慢地把龙泉的瓷业生产恢复了起来。当时龙泉窑小作坊共有50多家,400多名工人。      1953年县总工会组织艺人到杭州去学习6个月;1954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资金在2000元以上的小业主有14户,不足2000元的有4户;还有14户进行公私合营。当时政府领导提出的瓷业改造设想是:1.选派15个人到景德镇去学习细白瓷生产;2.把合营企业7个有青瓷生产基础的老艺人组织起来,到宝溪乡搞青瓷生产的试验。1956年6月,7件试制品送到正在南京召开的轻工部全国陶瓷评比会,部长问这是过去的产品还是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参加试验的人员向部长汇报了一年来的试验情况。此后,轻工部向周总理作了汇报,总理指示要恢复五大名窑的生产,特别是要恢复龙泉窑的生产。   1959年,浙江省轻工业厅由原厅长瞿翕武组织的科研,生产、艺术、文物考古等部门,对龙泉青瓷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恢复工作。文物考古部门负责对龙泉青瓷古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和研究,搞清龙泉窑的制瓷历史,同时为科研部门和龙泉瓷厂提供实物标本和其他资料;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国家轻工业部硅酸盐研究所、浙江省轻工业厅等部门负责对历代龙泉青瓷原料、胎釉配方及其着色肌理进行科学分析研究,为恢复、发展龙泉青瓷新产品提出指导性的科学总结;国家轻工业部,浙江省工业厅和龙泉瓷厂负责试制新产品,并对青瓷生产工艺进行科学总结;国家轻工业部和浙江美术学院负责总结历代龙泉青瓷造型、装饰特点,同时对新产品进行设计。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各项科研工作和新产品的试制实验,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使龙泉青瓷生产迅速得到恢复,产量与质量不断提高,新产品不断涌现,龙泉青瓷在停烧300年后,又重新大放异彩。      牡丹瓶系列      牡丹瓶系列作品由小到大共五件,系龙泉窑恢复生产后的产品。无论从器型,釉色、胎质各方面看,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牡丹瓶在造型上浑朴端庄。线条流畅;在釉色上晶莹滋润、青碧如玉;在胎质上胎体致密,胎质细腻。该产品系列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有了创新,为龙泉青瓷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青瓷的外贸出口         1964年,龙泉青瓷恢复外贸出口业务,重新进入国际市场。龙泉青瓷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和大量的订单。日本京都贸易株式会社的代表要求龙泉青瓷底部一定要印上“中国龙泉”或者“浙江龙泉”“龙泉青瓷”“龙泉”的印记。据说在日本和一些国家,只有印有“中国龙泉”印记的青瓷品作为送人的礼品才显得情意厚重,在市场出售也可以卖个好价钱。1973年“青瓷玲珑”产品在广州春交会上出现时,立即受到各国客商的赞赏,一位美国女客商要求大量订货,当数量不能满足时,她深感遗憾。      铁路用青瓷餐具生产      “文革”后,龙泉青瓷外销中断,青瓷产品大量积压,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停止青瓷生产,改为生产白瓷。企业不同意,到省里去汇报,省里要求企业自己想办法。青瓷过去是以仿古为主,以后就转为开发日用瓷,经过努力,企业开发出了铁路用日用瓷。包括饭碗、茶杯、茶缸、烟缸等系列用品共几十万件,这实际上是龙泉青瓷史上的又一次生产自救。      “118工程”用瓷      1972年中美关系回暖,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来华访问。1月18日接到外交部指示,要为杭州接待尼克松赶制每套19件餐具,共30套,限期一个月完成。从餐具设计、原料选择、配方确定、工艺安排,企业上下发动,只用了35天就完成了50套餐具的赶制任务。餐具的图案系由著名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美院的邓白教授设计的云鹤图案纹饰,显示天高云淡、鹤翔青空。既高雅又寓意深远。因了“118工程”,生产企业又有了“红色官窑”之称。      龙泉窑炉的变革      最早期的燃烧窑为龙窑,一般都是依山倾斜而建,结构简单,无吸火孔、烟道设置。龙窑的结构一般分为窑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