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博物馆所藏吴昌硕手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吉博物馆所藏吴昌硕手稿   浙江安吉原属故鄣之地,背倚天目山脉,境内峰峦叠翠,修竹连绵,西苕溪流贯其间。其历史悠久,名贤辈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如此清丽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位令世人瞩目的骄子――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昌硕先生在安吉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并从这负笈出游,走向湖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最终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形成了雄视古今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海上画派”的领军人物。昌硕先生一生勤于笔耕,留下不计其数的手稿,其家乡安吉县博物馆藏有先生后人捐赠的手稿,现录奉数通加以考释,以飨读者。         手稿一:纵23,横13.7厘米,纸本。   少时狂被酒,玩月西湖边。一别头将白,风尘十九年。故人诗有学,欲和琴无弦。南北高峰下,逍遥赋几篇。南宋一湖水,东风万柳丝。山泉迎着屐,岩月候敲诗。冷趣林逋鹤,英风武穆旗。他年共怀古,一醉听黄鹂。 西泠觅句图为沈大。    宰相既无医国手,医人谁把一囊青。抽刀难断千条水,食谱羞谈五味亭。草具送穷听说鬼,杖头买醉笑忘形。何时鼻息丝丝细,跌坐松根饱茯苓。岁莫(暮)感怀,癣琴先生诲正,后学吴俊卿顿首。      第一、二首诗“西泠觅句图为沈大”。据吴长邺所著《我的祖父吴昌硕?年谱简编》记载:“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在苏州,……所作诗尚有题《石友西泠觅句图》”;《缶庐诗》卷三也有“石友西泠觅句图”的记载,由此可知沈大即沈石友。沈石友(1858―1917),名汝瑾,字公周,一字梦痕,号石友,别署钝居士、听松亭长,虞山(常熟)人。精篆刻、书法、吟咏,并善鉴赏。家藏金石书画颇丰,富藏古砚,多稀世珍品。吴昌硕与沈石友于壬午年(1882)论交,相交数十年,友情深厚,经常诗酬往来。可以说沈石友是吴昌硕一生交友中最为知心、深挚的一位。当沈石友在虞山病故,先生得此噩耗,悲不能诗。三年后,应养浩属绘《玉茗图》而作七绝三首,“石友别我鸿冥冥,我哭石友干无声。”其情之悲令人感喟。此诗作于1901年,另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就是《翁同??日记》目录中载:“题沈石友《西泠觅句图》,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七日(1901年11月27日)。” 翁同??与沈石友、吴昌硕都有诗酬往来,三人相交甚契。由此可推测吴昌硕的这首诗也有可能作于1901年11月27日,为三人的一次艺事雅集所作。   第三首诗写与癣琴先生。癣琴先生即凌霞,又名瑕,字子与,号病鹤,晚号癣琴居士,或称乐石野叟,浙江归安(湖州)人。凌霞不仅列入吴昌硕《石交录》43位契友中,而且成为其十二诗友之一,与同郡的陆心源、姚宗谌、戴望、施补华、俞刚、黄宗羲共称为“苕上七才子”,同时又是陆心源的“潜园六才子”之一。正因为两人属同郡,故吴有“后学”之谦称。《缶庐诗》卷三也收入 “岁暮感怀”诗,列于第一首诗之后,故应写于辛丑年(1901)的岁暮。昌硕先生在《十二友诗》中致凌霞:“板屋逼仄天井圆,病鹤常在窝壳眠。扬州梦醒住且续,金石癖固医难痊。惯涤愁肠酤美酒,好买花乳输青钱。昨日一卷寄江左,使我磨刀思踏天。”也寄托了先生对凌霞的怀念之情。       此手稿落款为吴俊卿,当属69岁前作品(69岁后以字行)。光绪辛丑年(1901),先生时年58岁。观其书法,其行书风貌已初步形成,结构体势,多取左侧斜势,笔势变化已具动感。      手稿二:纵23.5,横13.8厘米,纸本。   子彝老宗兄大人阁下:连日俗事纠缠,未及趋访,且闻公出未归也。刻想驺从言旋,动止纳福。昨蒙索及拙画,望将纸件裁好,开明上款,交小价带下。因今日索及拙画,望将纸幅裁好,开明上款,掷小价带回,因今日兰公出游在此处,动笔较便也。专此敬请   升安宗小弟吴   子彝应姓吴,其人不详。此函从其行书的运笔态势与前一手稿比较,应属同时期之作,加上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笺纸――印有花农写意花卉。花农即徐琪,字玉可,号花农,浙江杭州人,俞樾弟子。其花卉神似恽寿平,间作山水小景。吴昌硕与徐琪曾同拜俞曲园门下,两人属同门之谊,信笺当为徐相赠之物。此时昌硕先生居于苏州,故子彝应居住苏州。“兰公”应为金心兰,号冷香,又号瞎牛,长洲(今苏州)人。工山水,擅花卉,画梅尤具特长,清隽似汪士慎。晚年病目,失视复明,画益疏古,卒年七十余。吴昌硕与金心兰于1880年订交后,诗词相契,私交很深,列心兰为十二诗友和《石交录》中43契友之一。从此函可以看出昌硕对朋友子彝索及画作非常重视,亲自派自己的家仆前去带回纸件及上款,可见两人非泛泛之交。“因今日兰公出游在此处,动笔较便也”,也说明了昌老向来是以画会友,以文会友,朋友相聚,是雅集,是艺事。      手稿三:纵27.3,横15.8厘米,纸本。   酒?餮偶?:向读先生《三借庐诗文全集》,辄击节叹赏为观止。乃虽不数年复有续刊之举,信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