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烟的时尚复兴
“好乖妤乖”在如今的鼻烟圈子里是个很有人气的名字。你可能无法想象,他的鼻烟淘宝小店开业一年多,买家数量已超过了1000A――小小的鼻烟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小。而好乖好乖的名声,则使他更愿意在收集关于各种鼻烟的同时,积攒关于鼻烟的各种资料,也因此有了这篇奉献给本刊读者的好看文章。
――编者
笔者是鼻烟的痴迷者,近三年来,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收集鼻烟产品及有关资料,略有心得,也愿与各位分享。首先,还是让我们从历史谈起。
鼻烟盛衰记
在14世纪30年代,欧洲殖民者将美洲烟草制品引入欧洲。14世纪中期,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牙人开办了最早的鼻烟“磨坊”。当时欧洲人将烟草视为药物。
1561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Nicotl)(尼古丁的词源即是这个名字),将西班牙鼻烟作为礼物送给了法国皇后凯瑟琳,希望能帮助皇后缓解头痛。笔者本人曾尝试过“陈皮味”的西班牙鼻烟,浅褐色、清香,质地细腻,个人感觉微有点呛。不过,法国皇后的感觉相当好,尼古特带去的鼻烟疗效显著,凯瑟琳皇后自然成为了鼻烟的代言人。
自此,鼻烟很快在法国及其他欧洲大陆皇室中流行起来,进而成为欧洲大陆贵族阶层的时尚。市民阶层也纷纷效仿,蔚然成风。
有两个证据可以证明鼻烟在当时欧洲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其一,英国著名诗人约翰?济慈的一首关于鼻烟的名诗。笔者尝试翻译如下:
“给我鼻烟,女人和红酒,直至我呼喊,停住已足够;
不断给我,遂我愿,直至我死又新生,
宛若圣父,圣子与圣灵,与我魂灵常相伴。
其二,在狄德罗(Diderot)小说《雅客和他的主人》中定义了“主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贵族)的身份标志:奴仆、钟表和鼻烟盒。
懂得了这一点,你也就明白了在17至18世纪的正式肖像画中,为什么手持鼻烟盒或做吸鼻烟状,是那么常见的姿势。
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土利玛窦《MatteoRIcci》将鼻烟带到中国,献给万历皇帝。鼻烟得到皇帝青睐。自此,鼻烟成为中国皇室及达官显贵的雅好,并作为珍奇,用于赏赐、馈赠。上行下效,嗅闻鼻烟的风气,很快传遍中国。
清代流传一首诗,可见证鼻烟在上流社会流行的实况:“碾成琵琶金屑飞,嗅处微微香雾起。海客售来价百缗,大官朝罢当一勺。”
另外,《红楼梦》《镜花缘》《茶馆》《大宅门》等文学及影视作品中,均有关于鼻烟的描述。
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鼻烟多为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泰国制作。“金钥匙”是当时著名的德国鼻烟品牌。经笔者考证,所谓“金钥匙”鼻烟,即是德国伯拿鼻烟(Bernard),该公司创立于1733年,而至今仍在
中国本土制造鼻烟,始于康熙年间,最初由宫廷制造。最早的国产鼻烟为宫廷制造的“御制露”,这是一种茉莉花味的鼻烟。乾隆年间,广东民间出现了鼻烟作坊。道光年间,上海、山东、北京等地出现了大量前店后厂的鼻烟铺。陆续出现的著名字号有上海的“北永泰”,北京的“汪正大”“谊兰和”。“公利和”“公益和”以及山东的“公理和”。1929年,仅北京一地的鼻烟产量达到2150斤。
1937年,日寇侵占北京后,鼻烟生产锐减。建国后,北京烟丝厂北京谦益和鼻烟加工厂上海鼻烟店(前身为“北永泰),四川西昌鼻烟厂等继续生产鼻烟。2000年西昌鼻烟厂转产做烟叶复烤,至此官方彻底放弃鼻烟。
20世纪鼻烟衰落的原因
鼻烟具有深厚的文化性。17至18世纪中外鼻烟的兴盛,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推动力是皇室,贵族在文化上的号召力。在那个时代,鼻烟是旧制度时期贵族身份的标志,就像后来的雪茄成为工业资本家的身份标志一样,因此,鼻烟在19世纪逐渐衰落的第一原因,应是在新的工业社会到来后,贵族阶层的没落。
卷烟的出现是鼻烟衰落的另一加速器。1880年,美国人J.A.邦萨克发明了连续成型的卷烟机,每分钟产卷烟250支。这一重大发明,标志着大规模机制卷烟的开始。卷烟以其价格低廉,吸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卷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逐渐上升到烟草工业的主导地位。到1921年,世界卷烟消费量已超过包括鼻烟在内的其他类型烟制品的总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20世纪,中外鼻烟消费呈现明显的衰落趋势,但是鼻烟并未绝迹。在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波兰,美国、加拿大,印度俄罗斯,蒙古、泰国、南非等国,包括中国的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固定的鼻烟消费群体一直存在着。其中有的地区一直对鼻烟保持着强烈的兴趣,浓烈的鼻烟传统得以保留。例如,据资料显示,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吸食鼻烟超过抽吸卷烟的情况一直继续。当地鼻烟消费人群超过100万人,而在当地的饭店和啤酒馆里,鼻烟也是一道不可缺少的“菜”。
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