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准书法与书法标准
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耳闻目睹“××标准”之类。考试有评分标准,企业有各类达标标准。做人有没有标准,或以什么人为标准,很有讲究。书法展览的评审及审美也有一定的标准。但具体标准是什么?无法进行量化,是一种看似很模糊的标准,所见到的就是一份终评名单,评委就如厨师,到最后得端上一盘菜,否则就是没干活。其实书法标准并不模糊,也不允许模糊,一旦有浑水摸鱼的作品被发现,定是一片哗然。标准似乎无处不在,但时时让人感到形同虚设,随时随地可能会被更改和打破。随意性最坏事。数年前某书协领导一激动,在某纪念展评审时发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此次大展一定要评出金奖”,明摆着是降低标准。评选是作品向标准看齐,而不是标准向作品看齐,宁缺毋滥。按照我粗狭的理解,标即公开,准即准则,合起来就是“公开的准则”,有以此为准的意思,人人必须遵守。
书法本身“没有”标准,现在所讨论的多半只是一些外在的评审标准,而非书法本身。“标准书法”是电脑字。当馆阁成为标准,书法走向“标准化”,已经是桎梏。书法审美品评没有绝对整齐划一的标准,最优秀的语言大师也很难描述,好与好之间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二等奖和三等奖之间未必泾渭分明,然而好与坏之间,高雅与恶俗之间有区分标准。如今一些外在标准已影响到正常创作,被当成“内在标准”:何时断笔,何时连笔,何时蘸墨,何时拉长笔画,何时字形中要绕一个夸张的圆圈出来,有讲究。作品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适应了这种形式,有可能大显身手,但长时间被动适应,就变成了“标准书法”。
借用一句行业用语来说,“凡事都得有几条杠子”。企业招工如果没有年龄限制,将无法实施。开展一些评审活动,必须要制定很多标准,否则就乱套了。截稿时间是最常见的标准。提这一点也许会让人觉得无聊,这不是常识吗?对。但现在是一个常识稀缺的年代。分析问题时,不要急于下结论,带了个人成见先入为主。有创作经验的都知道,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好作品不是想出来就出来的,有时怎么写也写不好,等到快要截稿了,匆匆忙忙完成任务。除非几个月的时间里面什么事也不做,写上几刀宣纸。一首诗如果无目的地重复写上百遍,艺术感觉麻木了,得不偿失。等到好不容易忙完,寄出作品之后,忽然又看到延期的消息,性格慢、动作慢的人占便宜了,匆匆交稿者可就郁闷啦,但也很无奈。延期常常给不出正当理由,只有一句“因为××所以××”这样貌似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说不出所以然。所以说,现在常常连基本标准也可能做不到。
展览通常会给出统一的尺寸限制要求。按照常理来说,创作应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一定要写好。一件作品如果是精品,有谁会特别在意斗方或横幅呢?不擅长某一类规格,非得硬着头皮将就,反到削足适履。个人所擅长的不一样,有的喜欢写竖幅,有的擅长写横幅,有的写斗方最拿手。但明摆着小作品吃亏,很多“雷同”也是被逼出来的。就算抬杠,在此问一下,为什么是“八尺”?假如写得特别好,八尺五或九尺长难道就不行吗?评审结束后能会看到一些不遵守规定的,胆子大占便宜。取一个书家的作品集来看,大大小小啥都有,不管大小方圆,写的好就行,平时都是这么做,一到展览就变了。很多人展览作品和平时的作品水平差距很大,因为平时标准和展览标准不同。再说年龄,“十八周岁”和“四十五周岁”是两个经常出现的数字标准,属于生理年龄,与书法本身沾不上边。青年展的年龄以45周岁为上限,如果超过一个月,怎么办?规定没有体现出人性化。如果有的人正好等着这一次参展机会入会呢?
书法标准难以掌握。有也不好,没有也不好,无所适从。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如果各玩各的,分散开来,相安无事。集中在一起比较,问题就出来了。因为书法讲究个性,各有各的标准。有标准便于操作,只是对人的一种管理方法,并不能针对书法。好比一个大城市的居民,每家每户都在家里自娱自乐,不会有什么问题,有问题也是小问题。如果将所有人集中到城市广场,必然会出现摩擦和纠纷。书法是私人活动标准,排斥公共标准。
现在,一方面能够看到各种明确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利用标准模糊和故意制造模糊标准来做文章的。比如一些介绍文字,通常不说自己是名家或大家,以免“惹火烧身”,换作实力派、精英书家,实际上就是炒作。谁能说清什么叫实力派?再比如说,特邀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资格可以当评委呢?都说不上来。即使有一万个条条框框,对于特殊人物来说,根本不起作用,是无效的,什么尺寸、年龄、精品意识,都见鬼去吧。书协领导、大众明星、名家与爱好者不会以相同标准来对待,哪怕很多名家比参展者水平差。特邀实是一种特权。这是一种从来不用公开,但各方面都会心知肚明的“标准”。严格地讲,并不是标准。标准是公开的,这是条件,条件可隐蔽,如果想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一定能找到。
标准能否落实,关键在于:一是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