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作家赵敏散文的审美境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理白族作家赵敏散文的审美境界   [摘要]赵敏是云南大理白族青年作家,他的作品集《流年》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对生命个体生存境遇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呼唤,理性关照人文情怀等几个方面揭示了赵敏散文所表现的人文情怀,从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挖掘赵敏散文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赵敏,人文情怀,生存境遇,审美境界      赵敏60年代出生于滇西丛山腹地一个叫箐干坪的小山村。他的作品集《流年》以一种真挚与纯朴赢得了读者的心。   经过乡愁洗涤的心灵,随着流年的美丽流逝,更能蕴含诗意和美感。赵敏的生命境界又进入了另一个高度。赵敏的散文,在流年随想中,在凡人、凡心、凡事的感悟中,有了简单后的生命精彩。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一、对生命个体生存境遇的思考      生存应该是人的第一追求,人只有活着才能谈其他的一切。生存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人的基本价值体现。赵敏是一个特别冷静与理智的人,他总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来思考人的生存现状,并从人的生存境遇中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人有多方面的需要,“需要是指生命物体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赵敏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写,既真实地反映出人生存的困境,又不忘记精神的崇高,这样就不会流向生物学意义上的庸俗化。在《调动》里,赵敏渴望有一个安稳温馨的家。“调动”它有着最冷酷的层面和让人无奈的内涵,因为闹着调动的人大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都是在等待着冥冥之中某种权力的开恩许可。作为一个男人,为了妻子的调动,活得那么自卑和窝囊,无非是手中没有权力,这是一个男人最无奈的感叹,所以他说:“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调动?”话里的羡慕不言而喻。从《调动》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当今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也有对官场丑恶的愤怒和不平,最后他不得已道出“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凡间人生里最好少一次调动,因为调动对于凡人不是求职,而是谋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诉说了内心的感受:经历调动就是经历苦难、经历绝望。夫妻想生活在一起,这是爱的需要。赵敏肯定了这种需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可当这种需要不能满足时,赵敏从一定的高度思考了人的生存问题,给人很多感悟和启示。在《缅桂花》里,赵敏借“缅桂花”表达了自己生存境遇的不佳。“缅桂”与“免贵”谐音,就是免去大富大贵,如果赵敏生活得很如意, “缅桂”就是真的“免贵”他也是不会在意的,就是因为不如意,才会有“心中早就为我家后院的缅桂花树发虚了”。而好友的一句“缅桂”,就是“免贵”的提醒,自然应验了许多。赵敏有知识分子的傲骨,他不会阿谀奉承,不会溜须拍马,更不会低三下四,他只能在痛苦中清醒地面对事实。所以,最后“我”还是没有砍下缅桂树,但是心中的愁结却是自然少不了的,这里,有“我”的许多辛酸,许多无奈……这些愁思不断化成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这些思考在赵敏笔下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字符,引起人的想象和联想,不断使人受到感染和启发。      二、对人间真情的热切呼唤      赵敏来自大山,有大山的真诚与纯朴,他习惯了山里人无拘无束的坦诚相待。当他从大山来到城里定居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适应城里人的生活,总有一种失落感,总是怀念乡村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单纯。在《留一院井给自己》,作者这样描写:“所以在城里生活久了,人的心里总会长出一个大栏铁窗,长出一大片隔膜来。在这个问题上,倒是乡村来得潇洒。一片爬着牵牛花的竹篱笆院墙,窗门洞开。过路人走得口渴,随便进了谁家,甭管人在不在家,尽管拿下木瓢舀冷水喝就是,谁也不会把你当小偷,所以出身于乡野的人,像我即便去了城里生活,也爱把日子过得有些乡野气。”在这里,“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是不言而喻的。《邻家青藤爬过来》中写道原来邻家和“我”家,没有太多的往来,见面也是礼貌地点头微笑一下,后来,因为邻家的丝瓜藤爬过来并开着小花,我家的金银花爬过去。因为这青藤,这金银花,拉近了两个孩子的距离,也拉近了两家大人的距离。正如赵敏所说:“真是人不如花啊!”花还真的管不住,无拘无束的来往,而人,却人为地制造那么多的陌生和隔膜,真是很悲哀。赵敏比较看重人间真情,所以他的散文中始终流露出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另外,在赵敏的《流年》里,特别提到了“疼痛体验”这个问题。“痛”是因为经历之后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托尔斯泰就特别看重苦难对一个作家的影响,苦难应该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积淀。赵敏的“疼痛体验”其实就是经历了许多痛苦之后的一种审美体验,这种体验能提升精神、完善人格。赵敏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这是赵敏生命的一种寄托。在这样的生命体验中,赵敏悟出了生存的诗意和生命的意义,他说:“我越来越把流年当成一种疼痛体验了。我知道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可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