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衰落与中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的衰落与中兴

北大的衰落与中兴(1926-1937) 20世纪20 年代后期是中国政治大变动的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深受其影响,不同的政治势力对于中国南北高等教育纷纷作出重大改组,其中北京高等教育界在从奉系军阀到南京国民政府隶属的变动中,也经历多种改革试验,并由此引发了系列风潮,成为当时舆论批评教育破产的重要表征。本文即围绕二次北伐前后的政治变动,来探讨北平高等教育界的曲折历程,探讨政治变革与大学发展的复杂关系,以期揭示其背后复杂的派系纠葛。 一、“京师大学校” 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来,政局动荡,军阀派系纷争,由于北京政府无力也无心支付教育费用,致使首都国立九校难以为继,整个北京高等教育界陷入困顿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滞。向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亦不能例外。至1925年,北京高等教育界经费的困扰日益严重,引发了迁延持久的风潮,加之南方国民党人的暗中活动,希望籍此拖跨北洋政府,北平高等教育界与北洋政府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时代理北京中法大学校长的李书华先生回忆称:“是时北平教育界同情于中国国民党政府,常为北方少数军人所不满。”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日益尖锐化,是年10月至12月北京高等教育界的示威活动中,包括北大在内的一批激进教授朱家骅、徐旭生、顾孟馀、李宗侗、沈兼士、林语堂、李璜等亲自参加了反政府的游行示威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争取教育经费。但北京政府总是籍口中央政费支绌等由进行敷衍,1926年3月学者高仁山公开批评政府“其实不过是些表现上的遁辞”,“去岁中央耗费在一万万以上,而国立学校历年的积欠增至十二多月了!”造成如今国立九校竟山穷水尽开不了学,而政府还没有确切办法。虽然迫于压力,北京政府此时也抛出所谓用特税来救济,但是究竟能得到什么效果,一时也无法看出来,“遗误青年学业的罪状,政府是丝毫逃不了的。一年来京校最可怜的状况是:平时校长常常用全力去奔走经费,所以学校行政上不能用全力去谋进步,学校经费常常无着,教职员每每得不到薪金,当然他们也不能安心教书与办事,弄得学校或早放假或迟开学,一年之中,学生得不到几个月可以安心读书。这都是政府漠视教育的结果。就以最近阴历年关教育的经费而论,各校校长及教职员的代表,奔得精疲力竭,仅仅得到一个多月的经费,叫他们如何维持得下去!!” 正是在这种教育界与政府日益对立的情势下,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向游行示威的群众开枪,制造惨案,使北京高等教育界与政府的冲突达到顶点。一时风声甚紧,报界盛传段祺瑞政府通缉名单上,有许多教授名列其中,致使不少教授不免恐慌,纷纷寻求到法国使馆或六国饭店躲避风声。5月8日北大教授评议会致蔡校长函中亦称“本校经费,积欠已达十五阅月之久,最近三数月校费之枯竭,尤为历来所无,所以本校目前最大困难,仍是经费问题。现时本校同人之恐慌,亦即在此。但俄国庚子赔款,为数甚巨,大可接济北京国立学校。俄国使署近亦较前容易商洽,先生为俄款委员会之委员长,如能即时北来,进行此款,益以梦麟先生及其他本校同人之辅助,大概可望成功。此事所关甚巨,因为北京政府现在既已毫无收入可言,则本校以及北京其他国立学校,如果不能向俄款方面设法,其将完全停顿,殆极难避免。”北大评议会此刻主要是想倚重蔡元培作的声望,以俄款来解决北京教育的经费困顿。 到了奉系张宗昌部进入北京,枪杀报界名人邵飘萍和林白水,造成日益恐怖心理,致使向以思想革命大本营著称的北大教授们纷纷避走他乡,一时北大教学、研究几陷入停顿状态。1927年1月16日,张慰慈致信,报告北京的反动空气甚浓。说:“现在北京一般人的口都已封闭了,什么话都不能说。每天的日报、晚报,甚至于周报都充满了空白的地位。这期的《现代评论》也被删去两篇论文。这种怪现象是中国报纸的历史上第一次看见。同时,一切书信与电报都受严格的检查。听说被截留的甚多,并且无故被捕的人也不少。” 正是在奉系军阀这种高压之下,也开始了其对于北京高等教育的改组。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大元帅职,组织军政府,以潘复为国务总理,刘哲为教育部长。刘哲虽上任之初,发表谈话,对外界风闻的所谓九校合并之说予以否认,宣称“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政府只有积极发展,决无裁并改组之理。”然至7月中旬,潘复刘哲等议改国立九校为京师大学校各科。8月初,阁议通过刘哲提出的国立九校改组合并计划,称“国立九校,本为全国最高学府,比年士气浸逾,校风陵替,致有学校之名,而无学校之实,若不迅速整理,曷足以图改善,而杜虚糜,着即合并为一,继称国立京师大学校。”刘哲归并北京国立九校为京师大学校,自兼校长;以北大的文理两科改为京师大学校的文科和理科;以北大的法科与政法大学合并成京师大学校的法科;每科设学长一人。刘哲原有意撤销研究所国学门,经叶恭绰(玉虎)之劝阻,遂将研究所国学门改为研究馆,以叶玉虎为馆长。 刘哲此举实际上等于解散北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