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214B(七年级历史《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doc

0214B(七年级历史《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14B(七年级历史《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编制人:曹海艳 审核: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标记:熟记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主要国家,如日本和天竺等;熟记在对外关键设备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鉴真、玄奘等; 2、理解: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3、运用:概述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的经过,提高概述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阅读课文,讲述鉴真东渡传法和玄奘天竺取经的故事。 2、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原因,掌握用史实说明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A、朝鲜 B、日本 C、阿拉伯 D、印度 2、唐朝时,有的国家一次又一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主要原因有( ) ①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唐朝时交通已比较方便 ③那些派来使者的国家是唐朝的附庸国 ④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这首诗中写的人物是( ) A、空海 B、晁盖 C、鉴真 D、阿倍仲麻吕 4、小红经过总结发现鉴真和玄奘之间有许多相同点。下列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是去的日本 ④都为中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天竺少女》中的“天竺”是指现在的( ) A、阿拉伯 B、天方 C、印度半岛 D、印度尼西亚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出玉门关后,向导借故他而去,他只好孤身一人骑马穿越莫贺延碛。莫贺碛长800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黄沙漫漫,无边无际。他只得追寻路上的白骨和鸵马粪的踪迹前行。一天,他迷失了方向,身体又极度困乏,使下马取皮囊饮水,不料一时失手,一皮囊的水全部倾覆,这是无可补偿的损失。他懊丧无赖,值得往回取水,东行了十余里,忽然想:“我曾发誓,若不到天竺,决不向东退后一步,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还生。”于是,立刻勒转马头西行,一连走了五天四夜,终因眼枯唇焦、喉痛腹胀,人马一齐倒卧在砂石上。半夜苏醒后,幸得识途老马把他带到池塘边,才摆脱了险境。 材料二:天宝二年十二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水黑如墨,境况险恶。在海上漂流十四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他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他已经六十六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欢迎,留居奈良…… 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又是谁?他又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3)两段材料中的“他”各有什么突出贡献? (4)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默读课文, 在课文中做好自学笔记,最后完成导学案上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至少提出一个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疑问。 【回顾总结】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1、学习方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