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广西怀里社区儿童生活场景的考察报告.doc

关于广西怀里社区儿童生活场景的考察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广西怀里社区儿童生活场景的考察报告

PAGE PAGE 1 广西怀里社区儿童生活场景考察报告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04级博士生 杨勇 为了研究儿童道德生活场景与道德生长的关系,笔者在2006、2007年两次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进行田野考察。怀里村社区具有典型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曾在这里考察,称这是人类原生态保存最好的地方。因此,考察广西怀里儿童生活场景很有教育研究的借鉴意义。 一、怀里社区儿童的生活场景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经107o1′至107o55′,北纬24o42′至25o37′之间,属低山向丘陵过渡地带,南中、亚热带册地气候,年平均气温位16.9oC,最高气温35.5oC,最低气温-5.5oC,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白裤瑶聚居的南丹县里湖、八圩两乡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为石灰岩溶蚀峰丛洼地石山区,海拔为700-1000米,山峰成丛,连绵不断,一个个园洼地深嵌在群峰之间,石灰岩深谷蚀峰间夹杂着一些狭小的平坝和丘陵册地。怀里社区正是在具有上述地理背景的里湖乡管辖下的一个社区。怀里村是由11个自然屯和19个村民小组组成,有497户人家共2446人。村里一所小学,6个班,97名学生,7个老师。家庭结构多是三代同堂,没有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经济主要是以种养为收入。白裤瑶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使得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记载下来,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是通过世代口传而形成的。 鉴于南丹里湖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三屯(均为白裤瑶人)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仍保存在一种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广西文化厅于2003年决定在这里建广西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将这三个瑶寨作为生态博物馆的保护范围。①蛮降屯:87户341人②化图屯:29户132人③化桥屯:35户148人。 因此,为了研究范围的统一,本文的怀里社区所涉及的区域范围也是以这三个自然屯为研究对象。 1、村寨的农耕生活 怀里是个大石山区,境内“七分石头、三分地”。但勤劳勇敢的白裤瑶人从不畏惧自然的险阻,在并不丰厚的土地上,努力地寻找到生养自己的生产方式。他们以农业为主,种玉米和种水稻是他们的主要农业活动。山区缺水,他们就在田间地头修建了地头水柜。下雨时贮藏珍贵的水资源。由于田地离村寨较远,白裤瑶经常在田边地头建有简易房屋“牛棚”,在此住宿和劳作。白裤瑶人就这样以开朗豁达的心态世代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生不息。在互帮互助的劳作中,白裤瑶人形成了以同姓宗族为单位的“威要”(油锅)组织。“油锅组织”还制定了组织章法,在农忙劳作时互帮互助;在受期侮时团结一致;在个体行为方面,约法规章,道德自律。远亲不如近邻的邻居关系、家族同根生的血缘关系维系着村寨的和谐与安宁。 怀里白裤瑶人居住的房子也很有特点,房子一般为三开间的建筑形式,是干栏式建筑结构的变体。群居在一起,村寨房屋前后相隔不远。各家各户的谷仓就散落在村落的周围,奇妙的是这些谷仓下的四柱都装有瓷坛子装置——看似简单,却有防潮、防鼠的深奥道理,这也凝聚着他们的生存智慧。 2、村寨的闲暇生活——村寨的生活永远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在闲暇时,男人们没什么农活干时,没有在家里坐着的道理,总要找点事干;男人有的爱好吹拉利、吹牛角、敲竹筒鼓、打铜鼓等。敲竹筒鼓是白裤瑶青年在敲打大铜鼓前必学的一门技术,只有学会了敲打竹筒鼓,才会有敲打铜鼓的资格。啦利,是白裤瑶男子吹奏的一种乐器,是用当地的一种叫油竹的竹子制作而成,吹奏自然,如丝如水。白裤瑶男子比较喜欢养鸟,特别是画眉鸟,因为画眉鸟的叫声清脆美妙。在赶圩时,还打自家的鸟拿到集市上去买卖,斗鸟比鸟叫声等,闲适惬意不在话下。很多男人还有猎枪,在闲情逸致之时还打打猎,绝不要想到他们不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那仅仅是他们的一种“成人游戏”,而是一种生活娱乐。妇女们在农闲时,重要的一件事就染布、做衣服,全家人的衣服都要一针一针地手工去做。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邻里往往在一起边做边闲谈一番。这也是妇女们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3、村寨的文化生活 寨居文化生活:白裤瑶大多居住在石山区,伴以古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好。小寨十多家、大寨上百户,以瓦房居多,茅屋次之,分排架柱头式和简单柱头式两种。每户都在正房旁建一个或数个茅覆尖顶的粮仓楼。粮仓造型奇特美观,是道亮丽的风景线。 陀螺文化生活:白裤瑶的陀螺,都是用坚硬的红青木修制而成的平头陀螺。其特点是头平、脚矮,比圆头高脚型陀螺旋转的更久,深受白裤瑶陀螺爱好者的欢迎。农闲时无事可做,就打陀螺娱乐,不过也是有时间限定,大多在大年初一到十五,过后就不再打陀螺。白裤瑶的打陀螺比赛,是一项长时间、高强度的传统体项目,是人的体力和陀螺制造、旋放操作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