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近日,读了孔庆东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一书,感受颇深,也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对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开始了更深刻的思考。以下先摘抄一段 编者的话:拯救语文 这是一本批判的书,但批判的对象不是老师,批判的方式不是谩骂。 这是一本控诉的书,但控诉的被告不是作家,控诉的结果不是宰杀。 这是一本伤心的书,因为再不伤心我们的孩子将不会说话。 这是一本拯救的书,因为再不拯救,我们的民族将由聋而哑。 ??? 悲惨的中学生朋友,我的弟弟妹妹,你们学了12年语文,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你们学过数百篇的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你们呕心沥血背诵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几个小时的高考。假如你考上了中文系,大学老师第一天就会告诉你:“把你从前所学的,全部扔掉!” ??? 可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从前的同事,我永远的同胞,你们也明知这样的教材不对,这样的教法不好,可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为了让家长露出微笑,为了能当上“优秀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指导”……你们只好牙掉了咽下肚硬把老鼠讲成猫。你们在教研室也是愤愤不平,对“标准答”热讽冷嘲,可是一走进教室,你们就黑手高悬黑教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待学生的质疑和不满,你们失去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气度和耐心,你们表现得比山大王还蛮横,比希特勒还粗暴。咱们是不是需要想一想:自己的饭碗和祖国的花朵,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陈旧的内容,极左的观念,荒谬的肢解,专制的答案,处处和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不协调,处处和科教兴国的总目标唱反调。 辛辛苦苦的老师,他们已经丧失了独立讲解一篇文章的能力,每周到区里统一备课,就像文革时的早请示,晚汇报;凄凄惨惨的学生,被强迫着弄虚作假,穿靴戴帽,硬说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是因为“四·一二”大屠杀,硬说周朴园的性格是虚伪冷酷残暴;写作文必须“开门见山”,结尾一定要联系四化,形势一片大好。我小的时候拒绝写“批邓”文章,老师还夸我能够独立思考。今天学生写《我的1998》,忘了提“抗洪”二字,便被老师斥责为“傻冒”。??? 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应该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可是今天的语文课成了艺术的屠宰场,成了情感的死囚牢。 少数有个性有才华的学生,受压抑受苦闷,少数有锋芒有见解的老师,招嫉恨招烦恼。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从远古的圣贤,到我们共和国的三代领导,都把语文问题看得十分重要。幸好,举国上下已经意识到当今语文的积弊,四面八方飞来燕山雪片般的声讨。这些声音难免有一点夸张? 和激愤,那是因为他们要拯救的,是世上最沉重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拯救语文,就是拯救中华文明,就是拯救炎黄子孙圣洁的心灵和智慧的大脑。让我们的弟弟妹妹们;儿女侄孙们,绕过冰山和暗礁,在通畅无边的艺术公海上,自由地选择最适合他们性情的航道。???(摘自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前言) 看了以上内容,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过去在语文课本里,尽管内容五彩纷呈, 但真正能激起学生们内心兴趣的恐怕为数不多,不可否认,语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传声筒,这种精神就是政治的精神、革命的精神,老师成了庄严的说教者和指导者,学生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主体,他们扮演着被灌输、被管教、被批评和被指导的角色,他们的个性特点。被湮没了,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 脱离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脱离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他们渐渐地丧失了用语言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培养未来的‘奴隶’和‘奴才’”。???但是, 我们并不是否认语文教学不要精神的支柱, 语文不仅是工具性学科,同时它还是人文性的科学, 谈到语文教育之精神, 钱礼群教授说到:“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 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 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的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和虚无。 就象《 红灯记》 里的李玉和说的那样‘有了这碗垫底的酒,什么都能对付’”。???语文教育的精神是培养学生一种永恒的信念, 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念。 有了这种信念, 很多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从这点上讲,语文学科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然而,“奴隶”或“奴才”式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内心真正的热情,很容易让他们的学习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因素,不能将他们的思维纳入一个早已设定好的没有个人意志的模式中。很多学生已经很习惯地见风雨就与革命的主题或人生的主题联系起来,有些甚至不沾边的,他们也能谈出很深刻的革命道理来。我们不能埋怨学生,因为很多教参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