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感悟.doc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感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感悟 ——《鲁迅放学回来做些什么》教学随笔 建平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组 高晓琳 原苏联学者凯洛夫认为:“文艺能给学生以美的欣赏。” 《鲁迅放学回来做些什么》是一篇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单从“知人论事”的角度,对周树人、周作人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似乎可以结合孩童时期来对他们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惯、人生经历、性格品性、人生信仰等的异同进行分析,但仔细一想这种阅读对初中生来讲就不太适合,过于深了,那么怎样落在实处呢?于是,我在教《鲁迅放学回来做些什么》这篇课文时就先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进行审视,然后有意识地选中细节描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进行教学。这一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不但可以进行文学欣赏,体会语言的妙处,还是一次学习练笔的机会。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品读细节描写带来的表达效果,并进行交流,使学生掌握细节描写对于主题的作用。对于这一知识点,在课后又进行写作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处理得很好,其中有一位学生在写法上与课本的手法有些神似: “我在课余时间会吹奏我所喜爱的低音号。每当周五放学或者空闲的时候我总会拿出我心爱的低音号,摆放好谱架和乐谱,进行吹奏,如果吹得不好,我就会反复的吹奏练习这一首曲子。当我练习完毕,我就会小心翼翼地将低音号轻轻放入盒中,生怕有一些磕磕碰碰弄坏了它。并且定期给它加油,以防键变得僵硬无比;每次吹奏之时都要先用白手套擦一遍,以防弄脏了它;定期用湿布擦乐器盒的外壁,以防灰尘落到上面等等保养工作,以至于使我的低音号经久长新。”(以此表现对音乐的喜爱) 教学大纲中也指出:“文艺作品是认识生活的源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世界观和性格的强大手段。” 然后我又把目光定位在整个初中7年级语文新教材课本的第二单元,我想专家把名家的闲暇情趣放在这一个整体单元进行学习,我个人理解,专家、编者是希望我们初中学生能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益的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身的修养情操。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体现这一德育目标。而在讲课中,除了要达成以上几点目标,还要让学生悟到,名人也是普通人,他和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只是在平时的闲暇生活中有序地积淀了大量有益的知识。这种方式方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在讲述这篇《鲁迅放学回来做些什么》进行全文总结时,我举出孟子、陶渊明、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陈毅、钱学森、苏步青等名人大家的闲暇情趣,使许多同学们为这些“大家”的“闲暇情趣”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我想作为语文课,单纯地追求对课文的理解是片面的,要能够“触类旁通”。 课文只是一个引子或者仅仅是例子,从中应该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课外知识的扩充,在教《鲁迅放学回家以后做些什么》这节课时,为能更好地重点落实细节描写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我还适当介绍了一些名篇当中的细节描写,如:《陈秉正》中对主人公“手”的描写,《祥林嫂》中对“眼神”——“间或一轮还能知道她是一个活物”的描写;我还介绍了梁实秋、鲁迅的其他文章,如:梁实秋《男人女人》文中对男女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细节的描写可谓“神来之笔”,在《喝茶》中对买茶时的心理和细节的描写,还在课堂上适当穿插了能够反映梁实秋和鲁迅性格的一些事件,因此在对文章进行文本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了一些大家,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这样一种探究式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我想: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也必然包容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占有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吸收文化价值观念,学习民族精英和民族精神;可以对自然、生活、艺术进行审美,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这种独特的学科价值,其他学科如史、地、政是替代不了的。随着世界教育潮流“学术性——人文性——学术·人文性”的发展,文学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人文价值和无穷魅力。这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只有更好地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内涵才是健全的语文教育。 以上只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由于初次接触新教材,还有许多未曾触及的领域,难免有些偏颇,还请诸位老师帮助指点,不胜感激! 2006、2、24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