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教学艺术》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doc

《语文教学艺术》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1 第六章 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孔子首创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就是高超的教学启发式艺术,孟子提出“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继承了孔子的教学艺术主张,并且强调“教亦多术矣”(《孟子·告子下》),指示教师追求教学艺术应多样化。“现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序言》中也提出一个著名论断:大教学论“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①,他对教学论的精辟概括,揭示了教育学的基本思想,道出了教学艺术对教学的极端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刻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②他把教学艺术同科学、技术并列,表明教学艺术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艺术是教育史的精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③科学性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若没有科学性,教学将会变得盲目、无序,失去正确的方向;艺术性是语文教学的活性因子,若不讲艺术性,教学则会变得死板、乏味,缺少勃勃生机与活力。科学性和艺术性辩证地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已经用事实证明,艺术化的教学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研究语文教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关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节 语文教学艺术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充满欢悦和意趣氛围,使学生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的教学境界,师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语文教学艺术的整体表现,语文教学艺术具有以下特征: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别林斯基说:“艺术家是用形象来思考。”语文教学中,老师也较多地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艺术的形象性首先表现为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教师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其次,形象性还表现为体态语言的形象作用,老师借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用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最后,形象性还表现为电化教学的形象化效果,语文教学艺术是运用语言艺术、影视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多种手段,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日益普遍,更丰富了教学的形象性特征。比如,利用CAI课件可以真实地展示学习内容的情景,提供有关的影像、声音、图片等资料,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具体、直观而富有情趣。 二、情感性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因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材中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文章,所以,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语文教学艺术必然地打上情感的烙印。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首先表现在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上。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之中,首先教师要沉入课文,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于漪老师说:“‘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 ①其次,要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富有感情的语言,赋与教学内容以相应的情感特征,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共振”,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三、创造性 艺术与创造性联姻在一起,创造性是艺术的活跃因子。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教学艺术也是这样,创造性是其重要的因子。克莱德·E柯伦在《教学的美学》中明确指出:教学“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作性工作便是艺术”②。教师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一般的艺术创作更有其独特性。教师的创造体现在多方面,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需要教师因人、因时、因地而灵活安排。创造性与“求异”相关,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要常教常新、常教常异。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十几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教出新意,就像郑板桥画竹那样“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生命活力。墨守成规、刻板划一是教学的大忌,只能招致教学的失败。 四、审美性 语文教学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追求美,创造美,自然带有审美性特征。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它们本身包含哲理美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