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剑桥中华
民国史 上卷
03
[美] 费正清 费维恺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3章 外国在华的存在
外国在民国初期扎下根来,这表现在许多方面:领土、人民、通过条约
或单方面要求取得的权利、武装力量、外交、宗教、商业、新闻业、海盗般
的冒险以及种族的态度。本文在下面将扼要地论述外国人对中国的政体、经
济、社会和心态进行冲击的各主要形式的一些方面。外国的存在在生理、智
力和精神方面引起的结果仍不是本文所能总结的范围。
外国的网络体系
不像印度、东南亚 (泰国除外)和非洲的大部分地方,中国没有被在19
世纪后半期强行进入虚弱的清帝国的外国列强所瓜分和统治。中国太大,任
何一个强国不能独吞;它似乎又是极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战利品,不可能进行
满意的分脏。结果,中国的主权受到损害,但是它从来没有濒于消灭。外国
人始终承认存在他不得不与之进行斗争的中央或地方的中国权力。但是,在
中国领土的一些地方,为了外国要求者的利益,以及由于过于虚弱的中国无
力拒绝的要求,那种权力正式地被削弱甚至放弃了。这些地方是形式不同的
条约港口、租界、租借地和列强的势力范围。
条约港口
“条约港口”(treaty port)是一个变化不定的名词。 “港口”的精确
界说是一件引起争议的事,因为授予外国人以居住权和贸易权的南京条约
(1842年)的英文本更广义地写成 “cities andtowns” (城和镇)。但是,
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和宁波是海港,这是没有问题的。到1893年,增辟
了28个地方进行对外贸易,在 1894至1917年又增辟了59处,在 1917年总
数达92处。其中有的是内地城市或在中国陆上边境的一些地方;另一些是沿
海港口或满洲的铁路交叉点;许多增辟的地方则是长江或西江江畔的港口。
总起来,他们通称为商埠。从法律上说,开放对外通商的港口分为三类:“条
约港口”本身,即由于某项国际条约或协定而开辟的港口;中国政府无条约
义务而自愿开辟的 “开放港口”;“停靠港”,外国轮船获准在那里登岸或
载运乘客,并在某些限制下载货,但是外国人不得在那里居住。到了 1915
年,这92处中只有48处保持海关关卡,这个事实说明,许多地方在中国的
国际贸易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在 “条约港口”本身,中国的主权在两个重要方面被削弱了:首先,外
国国民在其领事的治外法权的管辖下,在这些地方可以居住,拥有财产和从
事工商业 (而且可以带护照在内地旅行,但在法律上除传教士外,不能在内
地居住);其次,在某个条约港口已经卸下的外国货,付了一次进口税 (按
照中国不能控制的关税税率)后,如果再要转运到其他条约港口,就不必再
缴税。缔约列强强迫中国政府把这种关税特权扩大到自愿开辟的港口。但是
后一种港口在以下一点有别于那些有 “租界”的条约港口,即中国的地方官
保留了市政和治安的全部控制权。
有16个条约港口设有外国的租界,即专门为外国居民设立
中国1920年前后的外国 “势力范围”
的特区,其中地方的行政 (警察、卫生、道路、建设管理等等)都由外国人
管理,财政收入是外国当局所征收的地方税。例如,天津、汉口和广州的外
国人居住区为 “租界”。在这些地方,中国政府征用或者买下整个区,然后
永久地租给特定的列强 (在天津租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比利
时、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汉口租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国;在广
州租给英国和法国)。租借国的领事常常得到工部局的支持,是每个租界的
主要官员,通过他们,外国人个人可以转租到特定的产业。
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由根据条约专门划给外国人居住和经商、但不
租给有关列强的若干地区组成。中国当局把地契发给向原来的中国拥有人购
地的外国人。地契然后在外国领事馆登记,而领事馆实际上发给一种地契保
证书,以使土地的转让更加确定,同时又提高了每一项产业的价值,从而有
利于外国的律师、传教士及其他人士,这些人作为受托的拥有者,从中取得
了巨额收入。在法律上,中国人不准在租界内拥有土地,不过事实上,许多
人通过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上册)(一)》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
- 《中国山水名画全集体卷一》山水画-画册-中国-古代.pdf
- 《中国隋唐史(二)》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
- 《中国通史(白寿彝)_第04卷(十六)》秦汉时期.pdf
- 《中国通史(白寿彝)第05卷(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df
- 《中国通史(白寿彝)第06卷(九)》隋唐时期.pdf
- 《中国通史(白寿彝)第09卷(二)》明时期.pdf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4)(二)》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
- 《中国外交史——中华民 国时期(1911—1949)(3)》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
-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阶段)(3)》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