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血管系统病理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心脏、动脉、 微循环、静脉。 功能:正常的血液 循环是保证机体新 陈代谢顺利进行、 维持内外环境稳 定的基本条件。 Contents本章介绍的内容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硬化性 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第三节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 第四节 风湿病( Rheumatism)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第六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myocarditis) 第七节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概念: 是一种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的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一种疾病。特点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灶性纤维增生及其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从而引起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动脉硬化:泛指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的一种疾病 细动脉硬化 包括 动脉中层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症 3、炎症学说: 4、平滑肌致突变学说: 平滑肌细胞 脂质刺激 生长因子 平滑肌细胞增生、游走、表型转变 (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 促成斑块的形成和硬化 泡沫细胞的来源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中膜平滑肌迁移至内膜并增生、摄取LDL、VLDL等脂蛋白,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还可合成胶原、弹性纤维、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3、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常累及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 和Willis环。可引起痴呆 、脑梗塞、脑出血等。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好发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和左冠状动脉旋支或左主干、后降支。特点:斑块多位于心壁侧,呈半圆型,冠状动脉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二)病变类型 1、? 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剧增导致的心脏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的以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阵发性胸骨后部的压榨或紧缩性疼痛,可向心前区及左上肢放射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机制:心肌缺氧→酸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物质↑ →刺激心肌内交感神经末梢→1~5胸交感神经节→1~5脊髓节段→大脑 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等 (2) :病理变化 肉眼与镜下改变: 6h:坏死灶呈苍白色 8-9h:淡黄色,光镜下呈凝固性坏死改变 4d:梗死灶边缘明显充血,出血带 ,光镜下则见充血,出血带 中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7d:梗死灶边缘出现肉芽组织。 2-8w:梗死灶机化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发病机制: 1、功能性血管收缩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2、水、钠潴留 3、结构性血管肥厚: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肥大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类型: 机能紊乱期 缓进型高血压 动脉病变期 内脏病变期 急进型高血压 (一)缓进型高血压病 多见、病程长,进展慢。按病程进展分为三期: 1、机能紊乱期: 病变: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伴有高级神经功能失调,血管无器质性改变 临床表现:血压呈波动状态,血压升高时患者有头痛、头晕、失眠、情绪不稳定。 2、??动脉病变期:全身动脉器质性病变 (1)细动脉硬化 主要表现为细动脉管壁玻璃样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小。光镜下:细动脉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HE染色呈无结构的均质状红染物质,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机理: ①动脉痉挛→管壁缺氧→内膜通透性↑→血浆蛋白浸润内膜 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合成细胞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