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牙周病微生物学ppt课件
牙周病微生物学 Microbioli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 掌握:牙周炎致病机制;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龈上菌斑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的分布、主要特性。 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菌斑致病的三个学说;各型牙周病相关的可疑致病菌(着重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牙菌斑的生态学;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侵袭、体内繁殖、抑止或躲避宿主的防御功能、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 口腔固有菌群与宿主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作为生物屏障,抑制外源性微生物 维持口腔或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刺激宿主免疫系统 营养功能 * 4 5-1 概述 菌斑的细菌及其产物是引发牙周炎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 直接和间接的参与牙周病的全过程 口腔固有菌群Indigenous flora 或 口腔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口腔菌群错综复杂的共栖关系(commensalism),菌群间的相对平衡,保持着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互有利的共生(Symbiosis) 负性关系竞争(Competition) 拮抗作用(Antagonism) 口腔微生物主要的三种相互关系 牙周生态系 Periodontal Ecosystem 牙周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牙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釉质区 暴露的病变牙骨质区 上皮附着区 结缔组织附着区 骨缺损区 牙龈结缔组织区 牙龈上皮区 牙周生态区的划分 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 将牙周袋病损分为: 意义 用于分析牙周袋的生态系。不同部位其菌群组成和修复潜能不同。 研究牙周菌群时必须在同一层次上方有意义 牙周生态系影响因素 Influnce Factors of Periodontal Ecosystem 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与理化性质 宿主的健康状况 牙周环境的特性 营养源 氧化还原电势 pH,温度湿度,渗透压,等 温 度 唾液及龈沟液的作用 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5-2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 牙菌斑生物膜 Initial Factor of Periodontal Diseases-Dental Plaque Biofilm 生物膜 海洋、湖泊、土壤、船底、和沉积物 口腔 肠道 膀胱 皮肤 自然界广泛存在,一般在膜表面或界面发生较多 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 New Concept 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相互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 该概念 强调: 微生物生态群体 形成及适应过程 对外界的防御作用 Acquired pellicle Adhesion and coaggregation Plaque maturation 菌斑成熟 12h可染色 9h 复杂生态群体 10-30d成熟高峰 获得性薄膜 1-2h, 1-20UM 细菌粘附和共聚 细菌与宿主的高度选择性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Formation of Dental Plaque Biofilm 牙菌斑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基质 细菌群体 水性通道 获得性膜 牙面 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动因子的证据 1,实验性龈炎: 停止口腔卫生,菌斑聚集 2,流行病学调查: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 3,机械去除菌斑或抗菌治疗效果 4,动物实验研究: 无菌动物 5,宿主免役反应: 特异性抗体增高 菌斑生物膜分类 接触组织 优势菌 致病性 龈上菌斑生物膜 釉质或龈缘处 G+需氧菌和兼性菌 龋病、牙龈病、龈上牙石 附着性龈下菌斑生物膜 保留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 G+兼性菌和厌氧菌 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龈下牙石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生物膜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 G-厌氧菌和能动菌 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 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及主要特性 龈上菌斑生物膜 A.牙面球菌占优势的龈上菌斑(SEM×7500) B.龈缘处“玉米棒”状或“谷穗”状龈上菌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