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印“利苍”竞临活动综述
编者按:临摹是学习篆刻的必由之路,也是不二法门。目前印刷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我们的印学资料比之古人丰富而又全面。对视浩如烟海的经典印例大多数人更多了迷茫和手足无措。《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中国篆刻网()联袂推出“竞临”活动,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进而为我所用。
本期竞临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发帖、组织评选、点评等方面,均得到了中国篆刻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中国篆刻网联袂推出“竞临”活动,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我们知道:只有致力于对经典的取法和学习,才能更长远地放眼于未来。
本期我们推出了汉印“利苍”的竞临。活动自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篆刻网发布,至11月15日活动结束,点击8492人次,回复帖子148楼,由此可见篆刻作者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经典法帖的尊重。
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在启事中要求作者的临作分为实临和意临,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写出自己对“利苍”印的理解和临摹的体会。从上传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者对“利苍”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临摹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经过评选,最终15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入选名单(因部分网友未告知真实姓名,以网名代替,排名不分先后)如下:
王磊林风点石王有军陈庆伟 何辉汪超张明肖庆党于永强齐有坤陈克中百川归海太姥刀客片石斋主人
根据我们的承诺,所有入选作者的作品刊登于我刊青年书法《竞临》栏目,入选作者获得该期杂志一本。同时我们也对所有参与竞临、发帖支持的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利苍”印拓及印面如图:
说明:印例选自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古玉印集存》(韩天衡、孙慰祖编著)第4页。
王磊临摹感悟:
临摹汉印是每个学篆刻者的必修课,汉玉印因其秀逸飘洒、风姿绰约而成为我们临摹的首选。此方“利苍”玉印是长沙王利苍的一方私印,整印布局工整而不失灵动,线条既有玉印的劲挺隽秀,又有汉(铜)印的大气和稳重,是方典型的汉印佳作。在临摹此印时,我的做法是:将原印放大打印出来,仔细观察各细节后直接反写上石。由于我选用的是比较爽脆的青田石,所以下刀时不敢太急,冲切结合以免崩裂,印成后拓出和原印比较做细小的修改。虽尽量做到形似,然差距仍大,临了三遍始停,现发上其中两个临作请各位道友批批。
薛元明点评:临印用刀很含蓄,流露出静穆之味,残破处理也很到位,只是“利”字立刀旁处理力度稍微弱,整体上把握很好。
百川归海临摹感悟:
汉玉印因其秀逸飘洒、风姿绰约而成为我们临摹时首选。此方“利苍”玉印是长沙王利苍的一方私印,整印布局工整而不失灵动,线条既有玉印的劲挺隽秀,又有汉(铜)印的大气和稳重,是方典型的汉印佳作。我临摹此印时以单、双刀冲刻之,后用切刀局部加以修饰,想达到温润、古朴之效果,尽量爽利下刀,追求干净效果,“利”字“刀”部的上收,都是为了“利”字“禾”部的畅达,边框之残破是长期使用的结果,而非原印如此,今摹之未加修饰,是想再现原印风貌。
薛元明点评:作者临摹此印面很“干净”,没有着意表现残烂之旧气,有自己的考虑,也许是因为图片制作的原因,线条有些粗臃膨胀,显得有些乏力,原印线条很洒脱,要加强对比体会,方能遗貌取神。
陈庆伟临摹感悟:
“利苍”一印属西汉早期作品,印文处于秦篆与摹印篆之间,印章风格尚留有秦汉烙痕,边框尚在,界格取消。此印既有汉印后期的苍茫大气,又有秦印的灵动秀美,较之四平八稳的汉印,临摹难度更大。该印章法开张大气,线条内敛厚重,一放一收,相映成趣,加之边框缚束,使之团结和谐,耐品耐读。为更加贴近原印风貌,余采用原大印面进行临摹,仅得其皮毛矣!
薛元明点评:就临印而言,笔画细弱了一些,或者是钤盖和制作原因。“利”字立刀旁处理不理想,外圆弧收笔时有顿挫动作,不可一泻而下,且禾木旁中下方“n”线条尤其显弱,“苍”字中短“―”位置稍微上一点更好,而临作这样处理使得字形中部松散。
何辉临摹感悟:
临印是为创作打下基础的手段之一,每个人都必须通好这一关,自己也不例外。我注重的是古印中的韵律,那份远古的气息常令人心旷神怡,形式上的结构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通过现代手段(使用复印件香蕉水上石法)可以把原印临摹至95%以上的相似,如左图就是此法制作而成。右图是在此基础上改变重刻的,虽然与原印相去甚远,但个人认为这是临习后的成果,虽然效果不成样,但思路是正确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潜移默化,这是我对临印目的的浅识,望老师同道们给予指正、批评!
薛元明点评:作者刀法、章法把握都很好,行刀见笔意,细节变化处理较妥,惜“苍”字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