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的特征
高古玉器埋于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质、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的作用,一般都有钙化或氧化灰化现象,表面出现一层或薄或厚、或白或黄的皮壳,称为鸡骨白,或鱼肚白、石灰沁、地火沁。汉代以前的高古玉器,凡出自土坑、沙土坑,大多都有钙化后的白色皮壳,也就是说,古玉的钙化或白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鸡骨白古玉基本是白色或青白色、黄色、微黄色。人们很少掌握红山玉器鸡骨白古沁真品的特征,所以,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便成为走俏的仿古玉之一。许多古玉收藏家与古玉研究者都认为鸡骨白玉是最“吃不准”的。可见,研究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的特征十分必要。
以前造鸡骨白玉,主要用锯末火,燃烧缓慢。玉石和矿石的性质相似,灰矿石经高温可烧成石灰和水泥,玉石经高温表面亦钙化,即灰化、氧化。玉质表面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玉色蜕变为白色,变得疏松。经过火烧而变得松软的玉表易于粗加工,易于凿疤,易于造坑,易于染色。纹饰简略、造型粗犷的红山玉器更易作伪,作伪者用当代的烤箱、烤炉、?h炉都能制造出酷似真品的鸡骨白仿品。
要识别它必须掌握其特征。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有如下特征:
一、满身裂纹。裂纹是经过火烤、高温、干燥的结果。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玉器满身小裂纹。其玉质比较细润、坚密,而且火候温和,升温缓慢(图1―1)。此种火烧纹的特点是裂纹有方向感,呈绺状、横向断续波浪状、平行或斜向平行波曲状(图2-1)。这是因为在炉内成批加热的玉器,外部接触热源的玉器先受热,热量逐层向内部的玉器传导。仿品玉器上平行状态的裂纹体现了热量传导的渐进过程。另一种是玉器上有较大裂纹。其玉质坚密度稍差,因加火猛烈,加温迅速,温度极高,致使玉表开裂(图3-1、3-2)。宽长的人工火裂纹也呈现方向感,裂纹的方向基本趋于一致。
人造裂纹因是经火烤而形成的,因而肉眼看上去是纹,放大镜下看是真正的裂沟(图3-1)。大多裂纹各自孤立,很少有自然衔接与交织(图1―1)的。纹路较直,生硬、呆板,少有自然曲度与延伸(图1-1、3-1)。裂纹与裂纹之间的网格比较少,纹间的空白地带比较宽阔,网格形状不自然(图1-1)。人造纹即使很短很细,也都比自然沁纹粗糙。
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上的自然沁纹的特征则相反。1,自然沁纹,纤细,碎小,呈绒毛状,最细者宽度仅0.01~0.02毫米,只是头发直径的1/6至1/3(经50倍放大镜测量)。2,沁纹与沁纹组成的网格块有的极为狭小。3,钙化层上或多或少都有曲折蜿蜒的沁纹,沁纹有根有苕梢,根粗梢细,似根须延展。辽宁牛河梁、河北围场、巴林左旗尖子山出土的3件鸡骨白猪龙玉器上都有这样的沁纹。4,白色皮壳上的沁纹之色,有的侵蚀很深、很重,而且纹理清晰。5,所有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皮壳上的沁纹都不是裂沟,沁纹上都有自然浆体,自然弥合。即使有的粗裂纹上有裂碴脱落之处,但也有自然的弥合浆。
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皮壳上的沁纹状态说明,只有在自然包浆细腻的玉表上,才能形成如此细小的沁纹,说明浸蚀的过程和缓、漫长,这与人为速成鸡骨白仿品上宽深巨大的裂纹或色纹相差甚远。
二、人造鸡骨白皮壳上的个别裂纹或个别部位染色,以近似古沁的状态掩饰缺憾。
经过高温、干燥处理的仿品的白色皮壳,裂纹宽深,皮壳疏松,这就增强了玉体皮壳的渗透性与吸纳性,因而易于着色。仿鸡骨白玉一般不着色,但有的玉器边缘因崩裂而脱落致残,碴口生硬,有的裂纹破碎成为深沟,有失自然,作伪者便在这些地方点染着色。其染色很深,渗透晕散,有的染色的边缘滋渗为花状,颇似自然沁花(图1-2)。然而,这种沁色沁花不像真品那样纹理清晰、透彻、自然。
人工染色多用灰黑色、土黄色、红褐色(图4-1、5-1),这是精心选择的染色或涂料之色。在鸡骨白的皮壳上,如果涂染纯黑色或大红色,显然不和谐,颜色反差大,过于偏离原始金属沁与土锈沁的色状,易于暴露破绽。
仿鸡骨白皮壳上的较大裂纹以及玉体边缘的残缺部位只靠染色,仍不能全部掩饰其缺憾,随之而用的作伪手法就是涂料。
三、在生硬光滑的人造鸡骨白玉面上,凿琢坑疤、沟槽,钻孔,刻划集簇状或连成片状的粗短线,以仿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皮壳上的沁沟、沁孔、沁坑。要能清楚分辨仿品上的这些作伪的痕迹,必须掌握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上的基本特征。
1 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的沁色往往不是单色,有深色的斑点或沁斑。这些斑点或沁斑分两种,一种是钙化皮壳的玉质复原而呈现的深色玉斑,另一种是浸蚀在白色皮壳上的氧化物或异化物。有浆体和泥沙、浸蚀物质的结斑或结块,其状似弥在皮壳上的嘎巴,在放大镜下可见透明的浆体凝结沙土物质,并与白色皮壳融为一体。弥浆多处呈灰白色醭状,凝结的泥沙或锈质多处呈微黄或锈黄色斑结状,玉质复原处呈青灰色半透明点片状,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