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侯马西高祭祀遗址出土的龙形玉佩
2001年,在山西侯马市西高村汾河南岸,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东周晋国贵族祭祀场所,面积达12万平方米。遗址东面是晋国都城新田遗址,东南是?(sī)祁遗址,晋平公兴建的祁宫很可能在此。在上万平米的范围内,发现有大量埋葬祭祀物品的土坑,出土遗物有牺牲、玉器、铜器、石器等。其中玉器256件,仅龙形佩就有30多件。每一件玉龙都如同行云一般,变化多姿,是祭祀遗址中最为精美的玉器。
玉制的龙通常用来作求雨之用。《说文解字》说:“珑,祈旱玉也,为龙文。”《明皇杂录》说:“帝为皇孙时,太后奇之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取玉龙与之……”那么,发现于汾河岸边西高遗址的祭祀坑也许和祈雨有关,抑或就是人们对雨神或河神的祭祀遗存。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高遗址背靠晋都新田的台神古城,面向汾河。据史书记载,主宰汾河的水神是台骀(tāi),因而我们推测该遗址就是祭祀台骀神的。曾有晋平公疏于祭祀台骀而致病的记载,可见祭祀活动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让我们走进西高祭祀遗址,审视那一件件玲珑剔透、造型迥异的龙纹佩饰。
形制、纹饰
综观西高出土的龙形玉佩饰,器体多扁薄,龙首或俯或昂,或回或转,其造型有“风”字形、索形、“S”形、“W”形、双龙同体、龙凤同体等,形态各异。我们依据龙首的姿势、龙身的起伏及龙尾的婉转等形式变化,将其分为四类。
(一)垂首
在这一类中,龙尾又有上翘或内卷的不同。
1.垂首,拱背,尾端上翘,龙身稍微弯曲,呈“S”形。两侧无足或有爪毛,背部穿孔或不穿孔。
①青灰色,上有黄褐斑。此玉佩的龙头无眼,俯首,上颚较长,身体弧曲,尖尾略上翘,两侧均无足。耳为抽象云纹;颈上有两道纹饰,似为抽象的颈圈纹;体饰纽丝纹,呈?素状,断面为椭圆形,身中部横穿一孔(图1)。?索形玉饰在东周时期比较流行,如索形环、素形龙佩等。索形玉龙佩西周晋侯墓(M63:125)已有(《晋侯古玉》之图版6)。战国时期南北两地流行的索状玉龙佩多作一波三折的形态,龙头较为写实。河南洛阳西工区203号战国早期墓出土龙形玉佩,湖北荆州博物馆也展出有一件与此相似者,所不同的是,穿孔位置在拱背的凸出处。据介绍,荆州博物馆所展出的这件龙形佩出土于一座西汉墓,从其特征判断,应为战国玉龙佩。?索状的龙形玉佩饰在山西出土的器物中很少见到,而在楚式玉雕中则较为流行。
②素面,青灰色,上有黄褐斑。龙首低俯,上吻较长,下吻内勾,拱背弯曲,平尾上翘,两侧均无足,背部无孔(图2)。此种形制的玉龙佩在侯马祁遗址等地多有发现。
③黄褐色,上部因沁蚀成灰白色。此玉佩的龙头无眼,上颚甚长且上翘,尾后展,爪前伸。单面阴线刻卷云纹(图3)。
2.龙身弯曲弧度较大,俯首,躬身,龙首上颚呈钩状上翘,尖尾内卷,仅一侧有足,中腰均有一孔。
①白玉质,上有黄褐斑,为圆雕饰品。龙上颚下部雕琢一圈?索纹,尖尾内卷于腹下并翘起,似为抽象化的凤首。双面浮雕谷纹,雕琢极为精美(图4)。
②青灰色,有褐斑,素面。龙首上颚特长,呈钩状上翘,体略成半圆弧形,尖尾内卷于腹下,似凤首(图5)。
3.青灰色,素面,一面留有切割痕迹。龙体弯曲特甚,龙身朝后向上卷,逾越头部然后下垂,再向上翻卷。长吻,尖尾回卷似凤首,略呈“S”形。中腰对钻一孔(图6)。
(二)“S”形回首
龙作回首状,体略弯曲,呈“S”形。
1.灰白色。龙眼为椭圆形,长吻,龙身向后呈弧形展开继而回转,尖尾下卷于体下。中腰对钻一孔。双面阴线刻分解龙纹(图7)。
2.片状,青灰色,有墨斑,边有沁蚀。体较短,上唇长而平伸,接于后背,下唇内勾,角上弯。体的内外侧附加装饰,细观之,内侧龙下颚对下的尖状物为一凤首,龙凤共用一个身体,其尾是凤尾,凤尾下是凤爪,凤爪踏在龙足上(图8)。
3.青灰色,有黄褐色斑纹。龙身细长弯曲,回首反顾,颈部下沉于地,拱背,龙角平钝呈截角状,平尾上翘(图9)。
(三)“W”形回首
龙为回首状,弯曲特甚,一波三折,整体轮廓呈“几”字形。
1.片状,青玉质,上有黄褐斑。龙曲体回望,颈部下沉于地,上吻上卷,接于后背,下唇平勾。背部隆起较高且较为宽平。唇边琢饰一圈纹,眼单阴线琢刻。龙角呈截角状并以平行曲线装饰。这件玉器非常精彩,可以见到至少4只凤在其上。双面阴刻分解龙纹,上部留有片切割的台痕。背部中央有一穿孔(图10)。
2.龙首向上,厚唇,上下唇间有纽丝纹分割,圆眼,龙尾上翘,边廓凸起。龙身线刻云谷纹,龙身两侧有足和卷毛,卷毛均用粗线条刻划,生动活泼。脊背顶部钻一小孔(图11)。
3.玉质温润细腻,边部有沁蚀,呈鸡骨白色。龙首上扬,背部隆起较高且较为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