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湖湘文化对昆曲艺术的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湘文化对昆曲艺术的影响   昆曲在明末传入湖南后。据记载,有专唱昆腔的班社如乾隆年间长沙的普庆班等,但“专业班社最多且持续最久者以旧桂阳州为甚”,且多以“秀”命名,如桂阳集秀班、昆文秀班、福昆文秀班等(见《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湘昆》第418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而作为一种声腔或声腔剧目,则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衡阳湘剧、祁剧、湘剧、辰河戏、常德汉剧、荆河戏和巴陵戏等一些地方大戏剧种中,在湖南的分布面很广,受湖湘文化的影响颇大。经过近四百年地域文化的浸淫,已经产生较强的地方性,尤以衡阳湘剧中的昆曲和昆曲剧目为最。衡阳湘剧中至今仍保留50余出(折)衡阳地方化的昆曲剧目,是湖南省拥有最多昆曲剧目的地方大戏剧种。   昆曲的湖南地方化,其显著的标志在于湖湘文化的主体精神、湖湘文化的结构形态、湖湘文化的个性品格、湖湘文化的审美趣味等重要因素对她产生的全面影响,使她相悖于、相异于、创新于原产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原则,成为人们习称的真正的“湘昆”。   、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主体精神。使湖南剧界敢于创新昆曲,改编和新编了不少昆曲剧目,在剧本文学内容、演唱声腔音乐、舞台表演艺术及行当脸谱化妆等方面都有拓展和创新。   湘昆虽与苏昆、北昆同源,然经地方化后,产生出一些独有剧目或稀有剧目。如传统剧目《豹凌岗》,写涿州牧羊人王则,首倡起义,声势日壮,号东平郡王。宋仁宗派文彦博征剿,王则纵火牛拒战,败至豹凌岗被俘。全剧场面热闹,具湘南粗犷村野之风,迥异苏昆典雅之气,确系湖南剧人的创造。衡阳湘剧中至今尚能演出折子戏的昆腔连台本戏《混元盒》,是湖南各地方剧种所无的稀有昆曲剧目,常在地方设坛打蘸禳神祈福时连本接唱,平时只演单折,不演整本。它由《五雷印》、《朱砂判》、《收五毒》等三本大戏组成。衡阳湘剧艺人赋予该剧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传奇精神,在结构模式、唱腔音乐、演出形态、表演规程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据传,上世纪二十年代,该剧种艺人以此剧与祁剧艺人交换《目连传》,《混元盒》遂传入祁剧界。其精彩折子有《登舟破桶》、《烧香迷良》、《奎楼自叹》等。   《醉打山门》和《打碑杀庙》分别是明清传奇《虎囊弹》、《党人碑》中的一折。经衡阳湘剧界艺人多次改编后,在表演形态上作了独具一格的探索和创新。《醉打山门》中被誉称为“金鸡独立”7分钟的“罗汉山子”表演,模仿18罗汉的各种形态,就借鉴于祁剧《打蜈蚣岭》中武松的醉拳表演,汲收地方民间武术东安拳套路,综合延伸发展,经谭松月、谭保成改进完善,形成了别开生面的武净表演范式,拓展和创新了昆曲净行的表演艺术,被学界奉为“谭派”,被俄罗斯的戏剧艺术大师赞为“魔鬼的艺术”。《打碑杀庙》是三花行(即丑行)褶子路做念重头戏,内中相师刘铁嘴表演中有“耍伞”特技,也是衡阳湘剧艺人的创造。名丑谭贵昌演来别有风味,从而拓展了昆曲丑行的表演路子。   二、湖湘文化“兼容并包”的结构形态,影响着进入湖南剧坛的昆曲生态,使她放弃一家独尊、不能移易的艺术原则,接受相悖相逆的艺术处理,汲收融汇湖南地方艺术精华,以取得像湖南地方剧种那样如鱼得水的生存环境,成为湖南地方化的剧种。   衡阳湘剧中,有一道中国戏曲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观:在同一剧种中的同一剧目,可以同时存在用三种不同声腔来演唱的演出本及其相应的演出样式,这就是传奇《铁冠图》,可以用昆腔、高腔、弹腔三种声腔来进行演出,且各有不同声腔的演出本,只不过唱昆腔时取名为《天意图》。这种三腔(或两腔)并立、各呈其长的演出形态,在湖南的衡阳湘剧、祁剧中普遍存在(如祁剧的《西游记》、《岳飞传》等连台本戏,就上本高腔、下本昆腔,或一本之内高昆间唱,称之为为“雨夹雪”),因为同一剧目中高昆间唱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它与昆曲奉行的惟我为雅、排斥俗曲的艺术原则是相逆的。但在湖南的一些土地上,相逆的东西却让昆曲容纳并接受了,这是湖湘文化“兼容并包”结构形态影响所致。   在语言声律、咬字行腔艺术上,这种融汇相悖、相逆艺术原则的因素于一体的现象也不少见。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中的昆曲剧目,格律虽与昆曲大致相同,但咬字均颇具地方特色。辰河戏的昆曲多用流行于辰河流域的西南官话,湘剧则用长沙方言,衡阳湘剧、祁剧因其地处湘南,咬宇行腔则具湘南风味,如丑行的念白,大都不讲苏白而用当地方言(衡阳方言、祁阳方言或郴州方言)。特别是上声字调的处理,多依湘南上声宇调高唱。这种艺术处理,恰与明代讲究音律的戏剧家沈口对昆曲所力倡的“上声当低唱”原则相悖。湘昆由于受高腔的影响(尤其与祁剧关系密切,名角同台竟演,甚至半昆半高、昆弹掺合),演出中有滚唱和滚白加衬,抽眼缩板,紧拉节奏,是其常用手法,有些曲牌中,甚至出现前有佛曲,后有民间小调的现象,如《醉打山门》中卖洒郎唱的《山歌》、《绣襦记》里郑元和唱的《莲花落》和叫化声等。这种使用不属昆曲曲调的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