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老照片的收藏及价格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照片的收藏及价格初探   长期以来,老照片的收藏在国内是个冷门,国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老照片大多是在古籍善本或邮品专场里夹带拍卖,人们对其成交价格并没有多少期待。随着近几年收藏热的升温,老照片拍卖纪录被不断刷新,国际上催生了新一轮老照片收藏的热潮。一张由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100年前拍摄的《池塘月光》,在2006年2月14日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0万美元落槌。2004年嘉德春拍,一组拍摄于1870年前后的有关上海和武汉风情的36张照片集,估价8000~9000元,成交价高达9.35万元。同样在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上海的藏宝楼、云洲市场等民间收藏市场,近几年老照片的零售价格也直线上升。      作为一个老照片收藏者,我购买照片的途径包括国内拍卖会和旧货市场以及美国EBAY网和专门出售老照片的网站(如iphotocentral,dennisgorgecrow等),在收藏的同时我一直很关注中国老照片的价格走势,以下是对老照片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及收藏现状进行的分析。   老照片,依据国际标准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在此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较为丰富。本文也以1949年建国之前的照片为限,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到民国建立之前的晚清照片。中国大规模的摄影活动是从19世纪50年代正式开始的,1850年到1911年之间拍摄印制的照片是中国第一批老照片。由于受摄影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其间拍摄的作品主要是人物肖像,而风景、民俗较少。早期照片多是玻璃湿版所印蛋白照片,手工上色。因这批照片存量少而成为国内和国际收藏人士首先追逐的珍品。如EBAY 拍卖网上一幅1870年左右的前门蛋白照片(24×16厘米)卖到305美元;2005年华辰秋拍上,一套(5张)1870年左右上海的晚清纪实蛋白照片(25×21厘米左右,由英国人威廉?桑德斯开办的森泰相馆所拍摄,华辰公司将作者标为佚名),成交价达4.18万元。   第二类是从民国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1912~1949年)之间的作品。这时期由于技术的发展,摄影题材相对丰富,存世照片数量增大,整体价值低于晚清作品。如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民国时期天津大资本家王文典的一组生活照拍出19.8万元,创下了中国内地照片拍卖的最高价。   由于建国前社会局势的动荡,以及“文革”时的“破四旧”,早期摄影作品的保存遭到了破坏。上述两类照片尤其是晚清照片目前存量很少,品相也较差;民国作品相对多一些,尤其是一些家庭照片,保存相对完好。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的外国人回国时也带走了大量照片,近几年这些照片开始回流。   照片的格式分两种。第一种是银版、玻璃版、锡版和铁版等“硬”版照片。这类照片是摄影史上最早的照片,每一张都是孤本,拍摄成本也很高。在目前国内市场上,除了博物馆外,民间市场上几乎见不到这些有关中国人的硬版照片,其价格自然难以估量。第二种是CDV(名片格式肖像)、CABINET CARD(六英寸照片或橱柜照片)等软版照片。CDV 源自法语Carte de Visite,英语是 Card of Visit,通俗的意思就是名片大小的肖像照片。   1854年,巴黎摄影师迪德立(Andre Adolphe Disderi), 使用多镜头照相机和一个活动底片盒,在一张玻璃版底片上拍成6到12张照片负像,然后把每一张冲印的照片裱装在硬卡片上,并申请获得了CDV格式的专利,这就是标准的5.4×8.9厘米照片。随后CDV的发展在西方达到高峰。咸丰年间,随着广东、上海及香港等地照相馆的开业,CDV技术登陆中国并成为第一批作品。当年这些照相馆拍摄的对象只针对在华的外国人,所以有关中国人物题材的CDV存世量很少。2005年嘉德春拍推出过这样的作品,但每张售价不过百元。国际市场上,1880年之前中国人物CDV照片每张售价200~300美金是很正常的事。国内旧货市场上,都有外国藏家在寻觅这类照片。CDV 照片将成为中国市场上最有上升潜力的照片。   CABINET CARD,这类照片是因摆在橱柜里而得名,1870~1910年在中国颇流行。橱柜照片比CDV大,装裱在一张硬纸板上,在照片下面或背面印有照相馆的字号。由于中国人对摄影的认知原因,很多橱柜照片装在了镜子的后面,成为中国的一大特色。目前国内旧货市场上,橱柜照片的存量比CDV 照片相对多一些。由于橱柜照片尺寸大,题材更丰富,品相更完好,因此售价高于CDV,很多仕女的橱柜照片售价都在千元以上。       老照片的拍摄者主要有以下三类:      1. 早期来华的外国职业摄影家。如1860年来华的意大利战地摄影师费利斯?比特,1860年左右在上海摄影的桑德斯,英国人约翰?汤姆逊以及1877年左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