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当代中国电影后现代主义表现形态
[摘要]中国电影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到后现代主义元素的运用,丰富了电影表现技巧,充分地体现了当下中国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将浮躁、喧嚣、冷漠、解构、疯狂消费。娱乐至死的时代特性通过镜头生动地展示出来,体现了现实人生生存状态的无奈与尴尬。但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特色影片比较,我们后现代性电影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缺少对人类命运整体性的哲理思考与关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表现形态;文化内蕴
在全球化的今天,后现代性或后现代主义成为世界文化表现出的共同特性。当下中国的后现代性文化语境促生了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不断推出。本文将对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文化语境、电影表现形态及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当下中国的后现代文化语境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艺术界最时髦的话题,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在时空上并不绝对对立和排斥,因此我们不要以中国革命的现代化道路还没有全面完成,中国还在朝小康的社会主义道路迈进而否定中国不存在着后现代文化语境。其实,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一开始出现并没有彻底摈弃和挤压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一直是既互相对立、又彼此平行、有时甚至相互重合,就如以塞尚为代表的形式化的“为艺术的艺术”和以杜尚为代表的观念化的“反艺术的艺术”同时并存一样,人们将它们分别称作“理性的现代主义”和“非理性的现代主义”。这两条道路分别按单向直线进步的轨迹,以流派的次第递进、新旧更替的模式向前延展,而这里的“非理性的现代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表现。后现代主义在西方艺术中有多种表现,如德国“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e),意大利“超前卫”(Trans-Avantgarde),法国“新自由形象”(Nouvelle Figura-tion Libre),英国“新精神”(New Spirit),美国“新意象”(NewImage)、“新表现”(New Expression)、“新具象”(NewFiguration)、“涂鸦艺术”(Graffiti)、“图案与装饰”(Pattern-Deccration)等。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由于经济的腾飞与快速发展,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占领了民间社会主要思想领域,享受、消费、娱乐、媒体、炒作等后现代精神文化表征非常明显。在思想领域,所谓的启蒙主义思想的精英文化早已削平;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文化也在消费主义与金钱魔力下逐渐退化国家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在体制内虽然一直强化,而体制外文化心理则是呈现多元化态势,不再是绝对权力迷信和一元思想精神专制统治。因此,伴随着中国大地经济改革的勃勃生机,中国文化精神则处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现代启蒙主义文化及后现代主义消解文化同时并存的复杂局面,并且,从当代普遍社会思潮与大众文化心理趋势审视,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更加快速并适应国人的物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心态。
二、中国电影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表现形态
中国电影的后现代化的出现,是伴随主旋律电影在人们心目中弱化,大众娱乐兴起与各种商业电影冲击而出现的。具体地说,中国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现实主义电影不再被观众膜拜。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刚从“文革”中清醒过来,广大人民依然有着饱满的政治激情和传统道德伦理文化的自觉维护意识,人们对传统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崇拜与精神感动都十分严肃认真,一部部反映中国革命道路的红色经典,反映“文革”伤痛灾难及改革进程的影片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小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芙蓉镇》、《人生》、《红高梁》、《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众多影片,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与追捧,每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几乎都在百万以上。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脚步临近,商业主义开始在中国兴起,人们从传统影片吸取人生精神和力量越来越小,人们开始关注以金钱为中心的物质主义享受。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的道德伦理开始滑坡,各种主义的理想价值遭遇解构,没有上帝,没有主义,没有英雄,没有文化,社会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与权力的无限追逐与欲望幻想。电影开始从传统的现实主义理想色彩,到现代主义电影技术的发展,再到对武侠及魔幻与玄虚的热烈迷恋及后现代主义的贺岁片、搞笑片、黑色幽默片的不断涌现。
其次,香港后现代主义电影对大陆的影响。香港有着一百年作为殖民地的历史,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汇,在后现代文化思潮方面更接近于西方。香港本身是一个集工业、贸易、金融等多元行业为一体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在英国一百多年的统治里,传统的大陆文化较为稀薄,现代与后现代文化却十分突出。在电影文化方面,其电影的首要功能是娱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