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习惯改变思维,书写防治粗心—— 一年级解题错因分析及习惯培养.doc

小学数学论文:习惯改变思维,书写防治粗心—— 一年级解题错因分析及习惯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论文:习惯改变思维,书写防治粗心—— 一年级解题错因分析及习惯培养

习惯改变思维,书写防治粗心—— 一年级解题错因分析及习惯培养   【内容摘要】 一年级,作为学习之初,万事之始,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学生访谈”“试验测试”等形式,对学生解题错因进行分析,结合2012年审核通过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修订教材及现行的浙教版教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干预策略。 【关键字】 学习习惯 学生访谈 三不愿 干预策略 笔读 【正文】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在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一。”,第一次“用数学”解决问题,期间免不了要犯些错误,闹些“笑话”。 此时,作为教师,可不能听之任之,应及时跟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抓住问题的要害,避免学生“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第一回:缘 起 在一年级的某次独立作业中,有一种类型的题目错误率很高,如图: 全校一年级的6个班就该题的错误人数统计如下: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班级人数 40 40 41 40 40 40 错误人数 12 15 9 7 6 7 一道看似简单的大小比较,为什么有这么高的错误率?是什么让学生容易出错?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在所有错题中,我们发现看错、填错符号的占了26.79%,看错数字、运算符号的占了10.7%,计算错误的约占了51.79%,其他错误,如空题漏做等共占了7.14%左右,而不能正确使用,符号的只有2人。难道又是“粗心”惹的祸? 第二回:溯 源 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笔者对部分错误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听到了以下几种声音: 【声音1】 :这道题很简单,我一看到就会做了。——审题不清,匆忙落笔。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孩子对计算题存在排斥心理,看到一大张试卷或者大片大片的计算题时,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做题时没耐心,看题就做,急于求成,不能冷静的答题。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孩子遇到一些经常做的题目,往往会忽略读题,直接下笔。 【声音2】 :都是他(她)的错——注意力不集中。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周围的一举一动都是值得关注的,很多事情都容易让他们“分心”。在访谈中,一些学生提到:在解题时受到了周围同学掉东西,老师讲话等情况的干扰,抬头低头间,漏题的现象便产生了。也有学生提到:同桌擦橡皮的时候撞了我一下,害我找不到算到哪里了。其实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注意力不持久,导致漏做,漏看的现象,当然因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声音3】 :不小心看错了——惯性思维,干扰计算,造成错误。 学生总是带着已有的经验学习的,常常用相似经验代替读题,有些题目,在结构上很相似,只有细微之处的本质差别,如学生在计算4×7○7+4时,习惯性地把右边的7加4也看成7×4,也有学生因为前面做的是加法,就习惯性的认为下一题也是加法,把12-6看成了12+6。当符号越相近时,出错的频率也越高。 【声音4】 :忘记谁要和谁加起来,算不清楚了——视觉发展不健全。 视觉神经调节能力差,知觉发展不成熟,感知模糊,方位知觉混乱造成错误。比如笔者问一个14-6=12的学生是怎么算出12的,才知道他是6-4=2,再加十位上的1得到12的。遇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往往对不齐数位,误将一个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加数十位相加。这类情况学生很难通过检查发现错误,往往需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发现。 【声音5】 :我记错了——记忆力差。 当遇到两边都有算式需要计算时,学生往往只能记住一边的答案,当计算另一边的时候,前面的答案忘记了,或者记不真切了。导致了符号填错。也有学生是因为记错乘法口诀导致了错误的产生。这些孩子经过后来的观察发现,他们在尝试记忆一段文字时,往往贪快,还没读熟就开始强行背诵,导致背错现象很频繁,需要有人时不时的提醒才能改正。 此外,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经常存在漏读,跳读,或者对配图等辅助性信息不加以关注等问题,当然做题时追求速度,不愿检查,也是造成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回:猜测与实验  学生总是能找到这样那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我们的老师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我们三位执教老师一年级针对学生访谈结果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错误,主要来源于学生不良的读题、解题习惯,不愿看,不愿写、不愿检查这“三不愿”导致错误频出。 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进行了二次试验,第二天我们在不讲评作业的情况下,对于这道题目,打乱题目顺序后进行了重测,这次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解题要求:必须先书写中间过程,再比较大小。 重测结果如下: 班  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重测人数 39人 40人 38人 40人 39人 40人 错误人数 5人 3人 3人 4人 1人 6人 我们将两次错误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