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GGE分析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
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 硕 士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人工与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微生物区系差异比较 研 究 生:李晓敏 指导教师:杨丽杰教授 国内外研究进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很多对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粪便微生物组成对比的研究。早期对肠道菌群的鉴定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类和鉴定方法,依据微生物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特性鉴定。 有几个研究采用传统培养的方法研究表明无论是母乳喂养儿或人工喂养儿,最初定植的均是需氧菌,后是厌氧菌(Yoshioka,1983)。母乳喂养婴儿肠道的优势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而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有更多的类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和肠杆菌(Balmer Wharton,1989; Fuller, 1991)。 国内外研究进展 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出现几率较大的是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出现的几率较小,数量也少。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婴儿双歧杆菌是主要的,其次是长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Mitsuoka T,1982;Rasic JL,1983 )。在一个欧洲的研究中指出短双歧杆菌是母乳喂养婴儿中的优势菌,人工喂养婴儿中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常出现(Marcelis JH,1987)。 类杆菌属主要是是吉氏拟杆菌,普通拟杆菌,脆弱类杆菌,人工喂养组的菌数比母乳喂养高,且数量差异较大;艰难梭状杆菌在人工喂养组的定植率(49–66%)高于母乳喂养婴儿(6–20%)(Mackie RI,1999)。 国内外研究进展 尽管大多数研究表明母乳与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微生物组成不同,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表示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小,特别是母乳喂养婴儿与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没有太大的区别(Heavey, P.M ,1999; Kleessen, B,1995)。这可能是婴儿配方奶粉改进的效果。另外还有的研究指出在这两组喂养中类杆菌属在厌氧菌中是优势菌,而双歧杆菌所占比例不及一半(B. LUNDEQUIST,1985),与其研究结果相一致的尚未发现。 王小卉等(2004)对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高,而大肠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低。 Penders J(2005)同样采取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难辨梭状杆菌的数量,结果得出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微生物中的难辨梭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和定植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婴儿,而双歧杆菌在这两组中的定植率和数量大致相似。 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应用于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的技术主要有16 SrRNA 序列分析、核酸杂交技术、PCR -SSCP、PCR - RFLP /T- RFLP、RAPD(随机扩增DNA)、TGGE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DGGE(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等。其中DGGE技术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肠道菌群的主要技术之一。DGGE可应用于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监测、肠道微生物分类鉴定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GGE 可以和一些分子生物技术如杂交技术、测序技术等结合起来(Muyzer ,1993 ;Cocolin,2001) ,从而全面认识微生态的组成、优势菌群等。 兰和魁等将DGGE与16SrDNA 序列分析技术相结合,对DGGE图谱条带回收、克隆、测序,通过16S rDNA V6~V8区分析发现,喂养方式对早产新生儿菌群的形成及演替有明显影响。 M. R. MILLAR等(1996)采用16S rRNA-PCR-DGGE技术研究了研究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正常早产儿的粪便微生物。Christine F等(2002)采用16SrDNA与PCR-DGGE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的演变.Prapa SONGJINDA等(2005)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动态变化。 课题要解决(针对)的问题 母乳与人工喂养婴儿粪便微生物区系是否存在差异及差异的大小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目前对人工和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微生物区系中优势菌差异的认识还建立在传统培养方法上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而且所得到的结果受到培养方法的限制,无法对体系内的微生物进行全面的分析。 课题的目的 在16SrRNA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不依赖于分离培养的原位揭示不同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优势菌群组成的分子生态学方法,同时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肠道菌群的分类鉴定系统。 探讨人工与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K77+500路基施工方案.doc
- 纳米级水溶性壳聚糖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oc
- 经济法授课提纲.doc
- 组胚切片考试复习重点.ppt
- 综合能力素质测试应试说明.doc
- 网络舆论的控制流程.ppt
- 美容院前台教育手册.doc
- 网络改变地产.ppt
- 翦伯赞一段最古的长城.ppt
- 联想规划 职能部门规划模板.ppt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高端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docx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高端产品研发市场潜力与增长动力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高三下学期数学基础题、中档题型强化训练.docx
-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高三下学期考前数学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高端制造行业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提升报告.docx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模拟练习题附答案1.doc
-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高三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 中国医疗器械高端产品研发:2025年技术突破与应用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与运营创新案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高三下学期数学基础题、中档题型强化训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