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由于的历史中考考试形式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考点比以前更加明确化,更加细化。因此,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很大变化。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下面我就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情况向各位领导同仁汇报一下。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 历史基础知识过关 1、 考点明确化。因此,在学生第一轮的复习战略里,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考点范围,这在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很是关键性的一步。免得学生眉毛胡子一起抓,学习效率不高,目标不明确。中考历史的考点。2、 围绕考点,紧抓课本。 在第一轮的复习过程中,应以课本为主体,以考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一定不要忽视课本的主要性。再好的资料也没有课本反映的考点的有关内容全面。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有关考点的内容在历史课本中的位置。在看书的过程中,不只是注意考点的主要内容,例如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更重要的是注意到有关考点的课本上的图片、(历史地图、人物头像、建筑、事件)还有一些阅读部分的小字,甚至课本下面的注解性文字,还有课后的内容,有关考点的动脑筋,课后的学习与探究等。这些都是与中考有关的内容,都是出现在中考试卷上的试题材料。做好这些基础知识的识记,就为后面的做题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中考成功的一半。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②推行县制(首创、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统一度量衡 (富国)④奖励生产。⑤承认土地私有(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 (强兵)⑥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打击了贵族的势力) (2)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孔子 (1)生平:春秋时期鲁国人。 (2)地位: ①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伟大的思想家 ②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民众,以礼治国。 ③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从西汉起,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3)著作: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4.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言论 政治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礼”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朴素辩证法思想 庄子 战国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结果:法家思想更适应大变革时代,更适应稳定时期的统治。 (例如:商鞅变法中,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5.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 (1)思想上: 采纳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指导思想。 影响: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2)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推行“推恩令”。(目的: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3)民族关系与外交上: 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联系。 (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 始,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 开辟“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它成为东西方经 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6.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南北朝时,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改革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主要内容:(1)迁都洛阳 (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话;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 意义: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4、考点知识归类整理,记忆线索条理化。 中考历史看起来内容多,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因此,要达到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考点的所有内容。”4.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巩固加强:秦时建立,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辆形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上:通过“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明:实行“八股取士”清: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对外关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理和开发的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国内关系)由于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保证了对外通道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华文明远传西方。这是汉朝的对外关系。唐: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明:郑和下西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