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docVIP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孟子》二章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通过点拨和合作探究理解孟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大丈夫”的含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及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孟子散文的特点。难点学习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明白“大丈夫”的含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诵读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音频朗读材料 2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创立的儒家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流派。继孔子之后孟子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两篇文章感受孟子的思想魅力。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 学习《富贵不能淫》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1)听读。(音频朗读)认识生字读准节奏。丈夫之冠(guàn) 富贵不能淫(yín)(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焉:怎么哪里。这怎么称得上大丈夫呢?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名词作动词用行冠礼。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之:代词他。男子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第一段:引用景春的话摆出错误的观点及论据引出下文的论述。错误观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论据: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第二段:先用反问否定错误的观点。再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只不过迎合了诸侯的野心如妾妇一味地顺从丈夫从而嘲讽公孙衍、张仪的做法驳斥了错误的观点。接着列举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表明只有符合仁、义、礼的行为才是大丈夫所为。最后得出结论: 文章列举大丈夫的种种表现有力地论证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观点从而阐明了孟子的思想即大丈夫要做到仁、义、礼。 提出错误观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反驳错误观点:类比论证树立正确观点:事实论证层层深入论证有力 1.指点学生翻译《富贵不能淫》中的2.指名背诵《富贵不能淫》。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1.自学第1自然段。(1)重点讲清“发”“举”等动词的意义。发:兴起被任用。举:被选拔。发”与“举”意义不尽相同。“发”与“举”既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身份。“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与“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2)师生共同订正、释疑。学习第2自然段。(1)讲注意:读“行拂乱其所为”一句时可以在“行拂”后稍作停顿。)所以”:介词课文中的“所以”可译为“之所以……的原因”曾”:同“增”。恒”:常常。“过”: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然”代词这样”指有过失。衡”:同“横”梗塞不顺。征”:观察到检验。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2)师生共同订正、释疑。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做铺垫。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物与后面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