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见柴窑色,雨过天青时
在中国陶瓷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柴窑曾有那“雨过天青”的冰山一角,自宋至今在陶瓷研究的艰难探索的历程中,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于柴窑存世量少,传世品类中很难见到,偶有发现,研究者也只能见到“一鳞半爪”,宋代就有“片柴值千金”之说。古往今来,爱瓷者对柴窑瓷器梦寐以求,厚爱有加,如有碎片得之那真是赏心悦目,如获珍宝,将其镶为护心镜、墨床、盔头为玩好之物,更由于柴窑的窑址至今未被发现,笼罩在“柴窑”头上的雾水重重,即使是“器重飞难进”,也难以阻挡人们对其艰难的探索与梦想。为识“柴窑”的庐山真面目,研究中留下了“多少行人泪”。
一、宋代人追寻“柴窑”的历程
据文献记载“柴窑”是唐五代周世宗柴荣在位(公元954――959)时烧制的瓷器,当时柴宗的部下请示烧造什么样颜色的瓷器,柴世宗批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这句话是确定烧造柴窑瓷器颜色的主要依据和自古至今判断柴窑瓷器的主要标准,也是确定“柴窑”烧造年代的主要依据。在宋代最早把“柴窑”确定为“雨过天青”的人是欧阳修。他在《归田集》中说:“柴氏窑色如天,声如馨,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并强调说“谁见柴窑色,雨过天青时。”欧阳修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第,仁宗嘉?v二年(公元1057年)做知员举(主考官),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事的机构),参知政事(副宰相),其三代都由皇帝“赐爵受封”。欧阳修多才多艺,散文、诗、词等文学成就很高,弹琴技艺娴熟(见欧阳修《送扬真序》),他退休后赋闲在家,研究瓷器,可以说欧阳修是宋代研究瓷器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二、明代人追寻“柴窑”的历程
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论》,该书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8年),全书分上、中、下卷13论,下卷“古窑论”专门叙述明以前各大名窑。但是《格古要论》未发现明初刊刻本,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的夷门广牍本。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王佑增订, 名为《新增格古要论》。《格古要论》论古瓷物、铜器、字画、墨迹、碑帖、古砚、窑器、珍奇、漆器、锦绣、异木、异石等。《格古要论》说:“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见。”曹昭认为柴窑出自北地, 其特点是“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这种认识因为没有实物证明,未免有些臆断,但这种表述对后世研究柴窑瓷器有许多启发和引导。而生活于明万历年间的张应文著(清秘藏》则开物证之先河。 《清秘藏》主要论古器物、绘画、丝绣、铜器、瓷器、印章、手工艺品等。书成后由其儿子张丑为之序。 《清秘藏》中说“论窑器, 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此必亲见, 故论之如是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 但差厚耳。 ”张应文大概是最早的“瓷片族”, 他认为对柴窑瓷器的特点要有亲自见到实物才能把握其“如是其真”,他亲见一片柴窑“残片”,颜色和光亮都符合柴窑器的特点,但没有“薄如纸”的特点。这是一种比较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三、清代人追寻“柴窑”的历程
清代人研究柴窑,也是沿着论述和实证两条道路迫寻“柴窑”的。清入高士奇(公元1645年――1704年)在《宋均窑瓶歌注》中说:“近人得柴窑碎片,皆以装饰玩具,盖难得而可贵也。”王士桢号渔详(公元1643年――1711年),著《香祖笔记》十二卷,他说:“贵人得碗一枚,其色正碧,流光四照。何其幸与?”他把“碧”色瓷看作柴窑器。清宫中柴窑器更是追捧的主要对象, 乾隆皇帝(公元1736年――1820年)有《咏柴窑如意瓷枕》:“过雨天青色,八笺早注明。睡醒总如意,流石漫相评。晏起吾原戒,华祛此最清,陶人具深喻,昔火积薪成。”桑引之等编著的《说陶》一书记载程村《柴窑考证》记云:“故言瓷,皆自柴、汝、官、哥、定始,汝、官、哥、定虽亦不多见,然世间尚存者,至柴器则珍逾星凤矣,谚云,柴窑片瓦值干金,极言其难得可贵也。考柴窑,乃后周显德初年所烧窑,在河南郑州。以世宗姓柴故名,然当时只称御窑,至宋始以柴窑别之,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沙泥为坯,足露黄土,滋润细媚,色异制精,为古来诸窑之冠,非后人所能伪也。”这些论述基本上是曹昭的《格古要论》和黄一正的《事物绀珠》论述的翻板,清人朱琰著《陶说》详尽地说明陶瓷制造的源流和事物制度,旁征博引,并以“按语”来阐述自己独到的看法,全书六卷,《陶说》云:“后周柴窑,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八上unit 6 课文原文语法填空+练习 教师版.docx VIP
- 中国历史地理2014 第三讲空谷足音.pdf VIP
- 中国历史地理第四讲 江河之变2 .pdf VIP
- 北大-中国历史地理-第三讲 古代交通第三讲3.ppt VIP
- GZSMARTS_2—2018智慧园区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2018 14页.pdf VIP
- 2016年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常考题(四).pdf VIP
- 压力检测仪表校验 BT200手持操作器组态设置(化工仪表检验课件).pptx
- 老旧小区改造知识课件.pptx
- 裂纹愈合热障涂层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VIP
- 运筹学教程第五版胡运权课后习题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