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经典邢窑白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唐经典邢窑白瓷   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三地,因窑场当时属邢州而得名。现共发现遗址24处,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笔者曾怀着兴奋之情考察了唐代著名的邢窑遗址,作为寻访中华名窑计划的最后一站。   邢窑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创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制时间为900多年,在隋代已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邢窑炉中发现烧瓷器的窑炉比烧陶器的要少,烧陶的年代要早于烧瓷的年代,这一发现也改变“瓷陶不混烧”的传统观点。邢窑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毫不逊色,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邢窑遗址的现状      邢窑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内丘等地先后被发现,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遗址所在今地面上几乎见不到遗存,让我颇感吃惊。邢台市中心旧城区改造商务综合楼时,偶然发现的隋唐时期的邢窑遗址,仅作了抢救性发掘便被高楼永久地埋在地下。唐人李肇《国史补》写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据说内丘县文管所附近的街面楼房下面全都是邢窑遗址,面对熙熙攘攘人群,热闹的街道,我的心无比苍凉和沉重。当地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财政拮据,文物部门已煞费苦心,作了极大努力,但没有能力去保护它,只好顺其自然了。      邢窑遗址的被发现,不仅证明唐人李肇记载的可靠,而且确定了窑址的主要方位。据参加发掘的同志介绍,邢窑遗址群位于内丘县城旧城墙附近,遗址南北长50余米,东西宽约10米,已发现10多个窑,呈一字排开。在隋代邢窑遗址里,器物中的一部分白瓷做工精细,种类丰富,但粗白瓷仍占绝大多数,还有青瓷、黄釉瓷,黑釉瓷很少见。绝大多数器物的胎体上施有白色化妆土,釉层仍较厚,流釉、积釉、开片等现象也常见。内丘老唐城遗址发现了大批带“盈”字款的瓷碗、瓷盘及碎片,这一发现为陕西长安大明宫遗址所出“盈”字款瓷与上海博物馆所藏“盈”字款白瓷盒找到了产地。这里还出土少数带“官”字款的瓷碗、瓷盘及碎片,还有高档次的印花和刻花透影的白瓷。邢窑遗址发现的带“官”字款的瓷器,纠正了此前学术界曾认为宋代定窑是“官”字款白瓷发源地的谬说。   在临城境内的南起瓷窑沟,北至祁村、双井一线,长达25华里的地带发现了12处古窑遗址,而且是属于唐代的遗址区。我们见到的两处遗址都在荒野里,竖立保护碑加以标明。时值盛夏,骄阳似火,草木茂密,地里长着棉花、玉米、高梁等农作物。经过长长一段泥路,来到了邢窑祁村遗址,在道边偶然发现唐代邢窑白瓷片。农田地面高低不平,显露出是当年发掘后又回填的痕迹。这里曾发掘出4座窑炉,平面近似马蹄形,由火膛、窑床和双烟囱组成,曾出土了大量中唐时期的精细白瓷。窑炉烧制时间看来较长,时间跨度至少包括了中唐、晚唐和五代时期。产品较为丰富,有执壶、粉盒、盏托、小盂、漏斗、研磨器和一些小型瓷塑等。器物的胎体、釉色皆比前期薄,碗类器具腹变浅,出现多撇沿或小唇沿,还有唐代典型的玉璧形底足。      文物库房喜见隋唐瓷瓦      邢台市文物处的库房为老式公房,门禁森严。市文物处同志十分热情,拿出库存的精品,让我上手仔细鉴赏当年窑址和近年墓葬出土文物。工作人员抬出一件件贴着封条的文物箱子,拿出器物展示:高大的塔式罐、精细的执壶、肥壮的皮囊壶,还有莲花盏碗、绿釉彩杯……面对这一件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零距离与唐人说着悄悄话,心里荡漾着陶醉之情。邢窑可谓庄重大方,光润如玉,皎洁似雪,它以白胜霜雪的洁净色调和朴素大方的典雅风范见长,体现了唐人重清白无瑕、朴实无华的高尚情操,同盛唐博大恢弘的气魄如出一辙。   在文物库房里还有大量黄釉瓷碗、执壶和黑釉净瓶、碗具等,整整齐齐陈列在玻璃柜子里,这让我大感意外。说到黄釉瓷,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寿州窑,那里以盛产黄釉瓷而享有盛名。我看到邢窑黄釉瓷的质量应在寿州窑之上,器物胎体较之寿州窑更加细腻紧密,烧制的温度也许要更高一点。我到寿州窑遗址实地考察过,对此是有比较的。也许雍容华贵邢窑白瓷的盛名掩盖了邢窑黄釉瓷的光彩,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有一件残器十分有趣,在大白瓷碗里套装小黄釉碗,显然是窑工为提高烧制的单位容积度而使用的一种烧制工艺。   在文物处库房里,意外发现隋唐时期的黑釉瓦板、瓦筒等残件,是在市中心旧城区改造商务综合楼时偶然发现的,实属罕见。隋唐时期瓷板瓦长34.5厘米、宽直径25厘米、厚度1.5厘米,稍带弧形,上宽下略窄,瓷胎细腻坚实,釉面莹润光洁,敲击声音清脆,烧制温度应在1300℃左右。这种高规格的瓷瓦不是一般人家用的,也不是一般的达官贵人用的,在我看来至少应是王侯将相的用品。因为北方制瓷历史并不长,那时的瓷器算是比较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